0%

奉和立春日内出彩花树应制(一作人日大明宫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禁苑韶年此日归,东郊道上转青旂。柳色梅芳何处所,
风前雪里觅芳菲。开冰池内鱼新跃,剪彩花间燕始飞。
欲识王游布阳气,为观天藻竞春晖。

刘宪

译文

奉和立春日内出彩花树应制(一作人日大明宫应制)
应制诗:立春日内廷赐彩花树(另题作人日大明宫应制)
禁苑韶年此日归
皇家园囿中,美好春光今日回归
东郊道上转青旂
东郊的道路上,青色旗帜随风飘扬
柳色梅芳何处所
柳树的嫩绿与梅花的芬芳在何处?
风前雪里觅芳菲
迎着寒风,踏着积雪,寻觅春天的气息
开冰池内鱼新跃
冰封的池塘解冻,鱼儿欢快跃出水面
剪彩花间燕始飞
彩绢剪成的花丛间,燕子开始飞舞
欲识王游布阳气
想要了解帝王出游散布的春天气息
为观天藻竞春晖
只为欣赏那如天赐华章般争艳的春光

词语注释

韶年:美好的年华,此处指春光。韶(sháo)
青旂:青色的旗帜。旂(qí)
芳菲:花草的芳香,此处指春景。菲(fēi)
天藻:天赐的华章,此处比喻美妙的春光。藻(zǎo)

创作背景

诗词《奉和立春日内出彩花树应制》创作背景

开元盛世中的宫廷雅韵
此诗诞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时值大唐国力鼎盛、文化绚烂的黄金时代。玄宗常于节气日召集群臣赋诗应制,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宫廷以"剪彩为花"(《荆楚岁时记》载)的华美仪式迎春,诗人奉皇命而作,将典礼仪轨化为诗行。

大明宫里的天人交感
"人日大明宫应制"的别题,暗含汉代以降"人日剪彩为华胜"(《艺文类聚》卷四)的古老习俗。玄宗时期的大明宫不仅是政治中枢,更是文化展演的舞台。诗中"剪彩花间燕始飞"恰与《开元天宝遗事》所载"内廷以绸绢造娇莺嫩燕"的宫廷迎春工艺相印证,展现唐人以巧思模拟天工的艺术追求。

诗笔下的帝国春晖
"青旂""开冰池"等意象,实为《礼记·月令》"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迎春于东郊"的礼制诗化。诗人以"柳色梅芳"暗合《初学记》立春"东郊建青旂,荐青梅、杨柳"的典章,更以"天藻竞春晖"呼应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诗序中"吟咏情性,纪历年代"的文学主张,使应制诗升华为盛世气象的美学注脚。

赏析

这首诗以立春为背景,描绘了宫廷内外的盎然春意,展现了盛唐时期宫廷应制诗的精巧与华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活动巧妙融合,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

意象赏析:

  1. "禁苑韶年"与"东郊青旂"
    开篇即以皇家禁苑与东郊道路形成空间对照,"韶年"暗喻盛世年华,"青旂"作为春耕仪仗的象征(《周礼》载"立春迎春于东郊,车旗皆青"),共同构建了天人相应的礼制氛围。学者傅璇琮指出,此联"以典制为骨,以春色为肌",体现了唐代应制诗"庄重中见灵动"的特质。

  2. "柳色梅芳"的寻春意象
    "风前雪里觅芳菲"一句尤具匠心,将尚寒的早春特征与人对春的急切追寻相结合。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盛赞此句"以动态的'觅'字激活静态景物,使冰雪中的春意具有了探险般的诗意"。

  3. "开冰鱼跃"与"剪彩燕飞"
    这两组意象形成微观与宏观的呼应:冰池化冻的细节展现自然伟力,而人工剪彩的燕子则彰显宫廷巧思。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认为此处"以人工摹写天工,暗合《易经》'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的哲学意蕴"。

情感脉络: 全诗情感如春水渐涨,从"觅芳菲"的期待,到"鱼新跃""燕始飞"的欣喜,最终升华为"竞春晖"的颂扬。葛晓音教授解读道:"诗人将帝王游历比作阳气布施,将御制诗文喻为春晖竞放,既符合应制体例,又超越了寻常谀颂,达到'以景载道'的境界。"

艺术特色:

  1. 时空结构的精巧
    诗中暗含"禁苑-东郊-冰池-花间"的视线转移,形成由远及近、由宏观到微观的观察逻辑。日本学者川合康三在《终南山的变容》中特别提及此诗"通过空间转换实现礼制场景向自然审美的无缝过渡"。

  2. 色彩修辞的妙用
    "青旂""彩花"与末句"春晖"构成由单色到多彩的渐变,恰如吴小如所言:"如展金碧山水手卷,始於青绿设色,终於霞光满纸。"

  3. 典故的化用
    "布阳气"典出《汉书·律历志》"阳气布畅,万物复苏","天藻"语本《文心雕龙》"鸿笔丽藻",钱钟书《谈艺录》称此"以经史为酿,成诗家之蜜"。

这首诗最终超越了普通应制之作,成为"展大唐气象于尺幅,寓天地生机于骈俪"(莫砺锋语)的典范,其价值不仅在于艺术技巧的精湛,更在於将节气物候升华为文明精神的诗意呈现。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此诗:"以应制体而具山林气,七律中难得之逸品。'风前雪里觅芳菲'句,尤见诗人探春之慧眼。"其评点道出此诗超脱应制窠臼的清新特质。

近代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专论此诗颈联:"'开冰''剪彩'一联,炼字如生。'新跃''始飞'四字,将立春物候写得跃然纸上,直似见鱼破冰、燕穿柳之动态。"特别称许诗人捕捉初春灵动的笔力。

明代文坛领袖王世贞《艺苑卮言》则从整体气象评析:"结句'欲识王游布阳气',化用《礼记·月令》典而不着痕迹,将帝王春狩之意与天地阳和之气交融,雍容中自含深远。应制诗至此,可谓得温柔敦厚之旨。"

当代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在其《唐诗鉴赏》中独赏颔联:"'柳色梅芳何处所'设问空灵,'风前雪里'作答更妙。寻常景物经此一问一答,顿生摇曳之姿,可见诗人于严寒中寻觅春讯的执着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