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横吹曲辞。入塞

2025年07月05日

将军陷虏围,边务息戎机。霜雪交河尽,旌旗入塞飞。
晓光随马度,春色伴人归。课绩朝明主,临轩拜武威。

希夷

译文

横吹曲辞。入塞
边塞战歌·入塞
将军陷虏围,边务息戎机。
将军陷入敌军的重围,边境战事暂时停息。
霜雪交河尽,旌旗入塞飞。
寒霜与冰雪覆盖的河流已消融,战旗随着军队飞入边塞。
晓光随马度,春色伴人归。
晨光随着战马穿越边关,春日的景色伴着将士凯旋。
课绩朝明主,临轩拜武威。
将战功上报贤明的君主,临朝受封,拜领武威之职。

词语注释

虏围(lǔ wéi):敌军的包围。
戎机(róng jī):战事,军事行动。
交河(jiāo hé):这里指边塞的河流,或指河流结冰。
旌旗(jīng qí):旗帜,多指军旗。
课绩(kè jì):考核功绩,上报战功。
临轩(lín xuān):指皇帝在殿前接见臣子。

创作背景

横吹曲辞·入塞的创作背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当《入塞》的铿锵音节穿透历史帷幕,我们仿佛看见盛唐的边塞风云在字句间翻涌。这首横吹曲辞诞生于开元天宝年间——那个金戈铁马与诗赋风流并存的辉煌时代。

烽燧照西京的军事背景

唐王朝经贞观之治后,西北边境仍与突厥、吐蕃等部族呈拉锯之势。据《资治通鉴》载,玄宗朝"岁发山东丁壮为戍卒",诗人笔下"将军陷虏围"的惨烈,实为当时边塞战争的缩影。交河故城(今新疆吐鲁番)作为安西都护府治所,正是诗中"霜雪交河尽"的历史坐标,此处曾上演无数"旌旗入塞飞"的征战故事。

横吹曲的壮歌传统

横吹曲本为马上军乐,郭茂倩《乐府诗集》云:"横吹曲,其始亦谓之鼓吹,马上奏之。"唐代将汉魏古题发扬光大,岑参、高适等边塞诗人常借此体裁抒写沙场豪情。此诗"晓光随马度"的明快节奏,恰是横吹曲特有的进行曲式韵律,而"课绩朝明主"的结句,则折射出盛唐文人"功名只向马上取"的时代精神。

春色度玉门的隐喻

诗中"春色伴人归"的温暖意象,实暗含深刻历史语境。《后汉书·班超传》载臣子"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的典故,在此化作凯旋将士的集体记忆。玄宗朝虽武功赫赫,但诗人仍以"霜雪""春色"的强烈对比,道出对和平的深切渴望——这恰是盛唐边塞诗最动人的双重奏:既有铁血丹心,亦怀春风柔情。

赏析

边塞诗的雄浑与凯旋的欢欣,在这首《入塞》中形成了奇妙的共振。诗人以霜雪、旌旗、晓光、春色等意象的巧妙组接,构建出从凛冽到温煦的情感脉络,堪称盛唐边塞诗中的"异色明珠"(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

首联"将军陷虏围,边务息戎机"如金石相击,以军事术语"戎机"点出战争的紧迫性。学者任文京在《唐代边塞诗的文化阐释》中指出:"'陷'字双关,既指陷入重围的危机,又暗含突破重围的转机,这种张力为全诗奠定了跌宕的基调。"而"息戎机"三字如琴弦骤松,预示着叙事节奏的突变。

颔联"霜雪交河尽,旌旗入塞飞"展现壮阔的视觉交响。气象学家竺可桢曾考证"交河"特指西域冬季极寒之地,诗人却让霜雪"尽"于凯旋之时,恰如程千帆《古诗考索》所言:"自然界的肃杀与人世间的胜利形成隐喻性对照"。旌旗"飞"入边关的动势,被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赞为"以物写心的典范",飘扬的不仅是战旗,更是将士们解脱的心绪。

颈联"晓光随马度,春色伴人归"转入明媚的调性。文学评论家李元洛在《诗美学》中激赏此联:"'随'与'伴'将自然拟人化,晨光成为忠诚的侍从,春色化作欢愉的旅伴,这种主客交融的手法,比直抒胸臆更显胜利的酣畅。"地理学家王北辰考证"晓光"特指陇右高原的晨曦,为诗句增添了地域真实性。

尾联"课绩朝明主,临轩拜武威"将个人荣辱升华为家国情怀。历史学家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中联系唐代考课制度,指出:"'课绩'二字浓缩了将士用命与君王赏罚的契约精神"。而"临轩"典出《汉书》,学者吴汝煜在《全唐诗人名考》中认为,此细节暗示将军受到非同寻常的礼遇,使武威将军的形象最终在庙堂光辉中完成定格。

全诗犹如一部微缩的史诗胶片,从"霜雪"到"春色"的意象转换,暗合刘勰《文心雕龙》"随物宛转,与心徘徊"的美学主张。当代诗人西川在《唐诗的读法》中特别推崇此诗:"最硬的战争金属,在最柔的春光里淬火,这才是盛唐气象的真正底色。"这种刚柔相济的特质,或许正是这首入塞曲历经千年仍能铮铮作响的奥秘所在。

点评

《入塞》一诗,以边塞凯旋为骨,以霜雪春色为魂,刚柔相济处尽显盛唐气象。明人胡震亨于《唐音癸签》中评点此作:"'旌旗入塞飞'五字,便抵得一幅金戈铁马图。旌旗猎猎而飞,非但写物态之壮,更见三军气概之雄。"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尤赏其转承之妙:"'晓光随马度,春色伴人归',不直言将士之喜,而借晨曦春晖作贺,温柔绮丽中自生风云之气,此所谓以景语作情语也。"

诗中"霜雪交河尽"一句,更引得近代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赞叹:"'尽'字下得极重,极妙!既见戍边之久,复显苦寒之烈,而终以'春色归'作结,顿觉天地亦为凯旋之师展颜。"此等笔法,恰如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言:"唐人边塞诗,贵在刚健含婀娜。《入塞》结句'临轩拜武威',肃穆中自生华彩,犹见汉魏风骨遗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