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渐染夔门,我独倚巫山十二峰之巅,看云气翻涌如千年前楚宫旧事。此间正是宋玉《高唐赋》所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神女故乡,亦是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的千年古道。
考证《襄阳耆旧记》可知,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溯长江而上,途经巫峡时正值深秋。彼时巴蜀之地刚经历开元盛世的最后余晖,而安史之乱的阴云已悄然笼罩。诗人目睹楚襄王台遗址蔓草荒烟,想起《神女赋》中"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的瑰丽描写,与眼前"猿啼秋风夜"的萧索形成惊心对照。
金釭青烟的意象源自《楚辞·招魂》"兰膏明烛,华镫错些",诗人将楚宫夜宴的奢华与"荣华倏徂迁"的慨叹并置。考古发现显示,战国时期楚国的青铜灯盏多作凤鸟衔环造型,与诗中"瑶席""金釭"的描写暗合。而"云梦田"的悲凉,实指楚国故都郢都附近的云梦泽,据《水经注》载,此地至唐代已淤为农田。
最堪玩味的是末句"巴歌不可听"。考《华阳国志》,巴人自古善歌,其竹枝词多哀婉之音。诗人以潺湲水声喻愁思,恰似杜甫《秋兴》中"听猿实下三声泪"的意境,将个人身世之感与历史兴亡之叹,都付与这巫山云雨、潇湘夜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