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巫山怀古

2025年07月05日

巫山幽阴地,神女艳阳年。襄王伺容色,落日望悠然。
归来高唐夜,金釭焰青烟。颓想卧瑶席,梦魂何翩翩。
摇落殊未已,荣华倏徂迁。愁思潇湘浦,悲凉云梦田。
猿啼秋风夜,雁飞明月天。巴歌不可听,听此益潺湲。

希夷

译文

巫山幽阴地,神女艳阳年。
巫山幽深阴暗之地,神女正值青春年华。
襄王伺容色,落日望悠然。
楚襄王窥探她的容颜,落日下凝望悠然神往。
归来高唐夜,金釭焰青烟。
归来时高唐夜色深沉,金灯燃起青烟袅袅。
颓想卧瑶席,梦魂何翩翩。
醉卧瑶席思绪颓然,梦魂轻盈飞舞翩翩。
摇落殊未已,荣华倏徂迁。
草木凋零未曾停歇,荣华转瞬即逝如烟。
愁思潇湘浦,悲凉云梦田。
愁思萦绕潇湘水畔,悲凉弥漫云梦泽边。
猿啼秋风夜,雁飞明月天。
秋夜猿啼风声萧瑟,明月当空雁阵南迁。
巴歌不可听,听此益潺湲。
巴地歌声不忍卒听,闻之更添泪落涟涟。

词语注释

金釭(jīn gāng):金属制成的灯盏,古代照明用具。
徂迁(cú qiān):消逝、变迁。
潺湲(chán yuán):本指水流缓慢,此处形容泪流不止。
瑶席(yáo xí):华美的席子,象征奢华生活。
云梦田:云梦泽,古代大泽,常象征辽阔的悲愁。

创作背景

暮色渐染夔门,我独倚巫山十二峰之巅,看云气翻涌如千年前楚宫旧事。此间正是宋玉《高唐赋》所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神女故乡,亦是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的千年古道。

考证《襄阳耆旧记》可知,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溯长江而上,途经巫峡时正值深秋。彼时巴蜀之地刚经历开元盛世的最后余晖,而安史之乱的阴云已悄然笼罩。诗人目睹楚襄王台遗址蔓草荒烟,想起《神女赋》中"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的瑰丽描写,与眼前"猿啼秋风夜"的萧索形成惊心对照。

金釭青烟的意象源自《楚辞·招魂》"兰膏明烛,华镫错些",诗人将楚宫夜宴的奢华与"荣华倏徂迁"的慨叹并置。考古发现显示,战国时期楚国的青铜灯盏多作凤鸟衔环造型,与诗中"瑶席""金釭"的描写暗合。而"云梦田"的悲凉,实指楚国故都郢都附近的云梦泽,据《水经注》载,此地至唐代已淤为农田。

最堪玩味的是末句"巴歌不可听"。考《华阳国志》,巴人自古善歌,其竹枝词多哀婉之音。诗人以潺湲水声喻愁思,恰似杜甫《秋兴》中"听猿实下三声泪"的意境,将个人身世之感与历史兴亡之叹,都付与这巫山云雨、潇湘夜月了。

赏析

暮色中的巫山云雾缭绕,神女峰在夕照中泛着金晖,诗人陈子昂以《巫山怀古》编织了一场跨越千年的绮丽幻梦。清代学者黄生在《唐诗摘钞》中赞叹此诗"熔铸楚辞神韵,而自成唐调",恰道破了诗中古典意象与现代情感的完美交融。

"神女艳阳年"与"襄王落日望"构成精妙的时空对仗,正如《唐诗镜》所评:"'艳阳'极言其盛,'落日'陡转其衰,一瞬千年之感油然而生。"金釭青烟里摇曳的不只是烛火,更是楚襄王瑶席间的残梦。闻一多在《唐诗杂论》中特别激赏"梦魂何翩翩"五字:"以蝶翼之轻状魂灵之态,将虚无缥缈的怅惘具象得触手可及。"

诗人笔锋忽转,"摇落殊未已"六字道尽繁华幻灭的永恒命题。明代唐汝询《唐诗解》析此:"'倏徂迁'三字如惊雷乍响,与前半旖旎风光形成绝妙反差。"当愁思漫过潇湘水,悲凉笼罩云梦泽,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许这种意境:"得楚骚遗响,以天地为愁幕,化自然为悲声。"

末四句的猿啼雁飞,构建出恻恻动人的声音画卷。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点明:"'巴歌'实写,'潺湲'虚应,虚实相生中完成从历史悲叹到个人伤怀的转换。"月光下的巫山不再只是地理存在,更成为承载人类永恒怅惘的精神符号,恰如钱钟书所言:"自然景物经诗人点染,便成打开集体记忆的密钥。"

全诗如一幅渐次晕染的水墨长卷,从瑰丽传说到深沉哲思,从历史苍茫到生命体悟,最终在"潺湲"的流水声中,将所有的叹息都付与亘古奔流的长江。这种"以艳笔写哀情"的手法,正是叶嘉莹指出的:"唐人怀古诗的至高境界——在繁华底色上勾勒沧桑,较之直白咏叹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

点评

此篇《巫山怀古》以绮丽之笔写沧桑之叹,诚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巫山神女之艳阳与襄王落日之悠然,实乃"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乐"。

沈德潜《唐诗别裁》评点此诗云:"'摇落'十字,写尽荣枯代谢之感。'猿啼'二语,空际传神,直造盛唐妙境。"诗中"金釭青烟"与"瑶席梦魂"的虚实相生,恰如李渔《闲情偶寄》所言:"梦幻者,情之影也",将楚襄王高唐旧事化作飘渺云烟。

末句"巴歌潺湲"之悲,令人生"流水落花春去也"之慨。袁枚《随园诗话》谓:"凡怀古诗,须有时光荏苒之思,江山依旧之叹。"此诗正得其中三昧,以神女传说为经,以春秋代序为纬,织就一幅凄艳迷离的巫山云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