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相和歌辞。从军行

2025年07月05日

秋来风瑟瑟,群马胡行疾。严城昼不开,伏兵暗相失。
天子庙堂拜,将军玉门出。纷纷伊洛间,戎马数千匹。
军门压黄河,兵气冲白日。平生怀伏剑,慷慨既投笔。
南登汉月孤,北走燕云密。近取韩彭计,早知孙吴术。
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

希夷

译文

相和歌辞。从军行
军旅之歌·出征
秋来风瑟瑟,群马胡行疾。
秋风萧瑟起,胡马奔腾急。
严城昼不开,伏兵暗相失。
城门紧闭昼不开,伏兵暗中失联系。
天子庙堂拜,将军玉门出。
天子庙堂授军令,将军领兵出玉门。
纷纷伊洛间,戎马数千匹。
伊洛之地兵马乱,战马嘶鸣数千骑。
军门压黄河,兵气冲白日。
军营威压黄河岸,兵戈之气冲霄汉。
平生怀伏剑,慷慨既投笔。
平生壮志藏利剑,豪情满怀弃笔砚。
南登汉月孤,北走燕云密。
南征孤月照汉关,北战燕云遮天际。
近取韩彭计,早知孙吴术。
运筹帷幄效韩信,深谙孙吴兵法计。
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
男儿志在扫天下,岂能只顾一家室。

词语注释

瑟瑟(sè sè): 形容风声萧瑟。
胡行(hú xíng): 指胡人的兵马行进。
严城(yán chéng): 防守严密的城池。
伏兵(fú bīng): 埋伏的军队。
玉门(yù mén): 玉门关,古代军事要塞。
伊洛(yī luò): 指伊水和洛水流域,代指中原地区。
戎马(róng mǎ): 战马,代指军队。
韩彭(hán péng): 指韩信和彭越,汉代名将。
孙吴(sūn wú): 指孙武和吴起,古代兵法家。

创作背景

关于《相和歌辞·从军行》的创作背景

烽燧照西京,铁衣度碛声。这首《从军行》以金戈铁马的笔触,勾勒出盛唐边塞的壮阔图景。考其创作背景,当与唐代府兵制衰微、募兵制兴起的时代变革密切相关。

一、历史经纬中的战争图卷

开元天宝年间,唐王朝与吐蕃、突厥战事频仍。诗中"严城昼不开""戎马数千匹"的描写,正是陇右、河西节度使屯兵十万的真实写照。玉门关外,烽烟不绝;伊洛平原,铁骑驰骋——诗人以"兵气冲白日"的夸张笔法,再现了《资治通鉴》所载"大军出征,旌旗千里"的壮烈场景。

二、文士投笔的慷慨悲歌

"慷慨既投笔"句,暗合班超典故,更折射唐代文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尚武精神。据《旧唐书》记载,开元年间"士子多慕边功",这种"平生怀伏剑"的豪情,与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的心志一脉相承。诗人以"丈夫清万里"的宣言,将汉代陈蕃"扫除天下"之志化入铁马冰河的意境。

三、军事智慧的文学映照

"近取韩彭计"二句,暗藏深意。韩信、彭越的野战之谋,孙武、吴起的兵法要义,恰与《通典·兵典》记载的唐代"每战必先授方略"的军事传统相印证。天宝年间哥舒翰夜袭石堡城、封常清远征大勃律等战役,皆可见此类古典兵法的灵活运用。

秋风瑟瑟中,这首诗如同被战火淬炼的青铜编钟,在历史的廊庑下敲响壮士的悲欢。那些暗伏的兵戈、冲天的战气,最终都化作"南登汉月孤"的苍凉意境,让千载之后的我们,仍能触摸到盛唐边塞那滚烫的温度。

赏析

烽烟与孤月交织的边塞长卷,在《相和歌辞·从军行》的铿锵韵律中徐徐展开。诗人以金戈铁马的意象群,构建起一幅壮阔而苍凉的战争图景——瑟瑟秋风卷起胡马疾驰的烟尘,紧闭的城门与潜伏的军队形成紧张对峙("严城昼不开,伏兵暗相失"),这种动静相生的描写,正如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所言:"以空间封锁感反衬军事行动的诡谲,开创了边塞诗新的审美维度"。

诗歌的情感脉络呈现出典型的"三叠式"结构:首段肃杀的战前氛围酝酿着悲壮,中段"天子庙堂拜"与"将军玉门出"的宏大叙事迸发豪情,尾段"丈夫清万里"的宣言则升华为超越性的精神追求。葛晓音在《唐诗宋词十五讲》中特别指出:"'汉月孤'与'燕云密'的意象对仗,不仅完成地理空间的史诗性跨越,更将个体生命置于浩瀚历史背景中,形成震撼人心的艺术张力"。

诗中军事意象的运用极具匠心。"戎马数千匹"的视觉冲击与"兵气冲白日"的夸张渲染,暗合《文心雕龙》"夸饰有度,壮辞可得喻其真"的美学原则。而"伏剑""投笔"的典故运用,则如莫砺锋在《古典诗学的文化观照》中所分析的:"通过班超、孙武等历史人物的精神投影,使书生报国的情怀获得文化传统的厚重支撑"。最后"扫一室"与"清万里"的强烈对比,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安危紧密绾合,这种"小大之辩"的哲学思考,正是盛唐边塞诗特有的气象格局。

全诗在艺术表现上充分展现了乐府诗的叙事特性与近体诗的抒情优势。正如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所评:"铁马秋风的物象与慷慨激昂的声韵相得益彰,在'伊洛''玉门'的地理转换中,完成从具体战事到永恒人性的诗意升华。"这种既有历史纵深感又具生命震撼力的表达,使得千年后的我们仍能感受到那穿越时空的壮烈心跳。

点评

名家点评荟萃:

  • **明·胡应麟《诗薮》**评其气象:"'军门压黄河,兵气冲白日'十字,如朔风卷纛,铁马踏冰,写尽边塞雄浑之气。岑嘉州之'剑河风急雪片阔',亦不过此等笔力。"

  •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赞其骨力:"'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一联,直似金石掷地。较之杨炯'宁为百夫长',更见唐人边塞诗中勃发的功业意气。"

  • **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论意境:"'南登汉月孤,北走燕云密',以孤月密云对举,不独绘疆场之寥廓,更暗蕴'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的苍茫诗境。"

  • 当代学者袁行霈析其章法:"此诗以'秋瑟'起兴,至'戎马数千匹'渐次铺陈,忽以'伏剑''投笔'振起慷慨,终以'扫一室'反诘收束,如听《秦王破阵乐》,金戈之声中自见顿挫之妙。"

  • **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品其气韵:"通篇不作愁苦语,纵是'伏兵暗相失'亦透着凌厉。盛唐诗人笔下的边塞,总是连阴影都带着光晕,此诗正是这般以刀剑刻出的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