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故园置酒

2025年07月05日

酒熟人须饮,春还鬓已秋。愿逢千日醉,得缓百年忧。
旧里多青草,新知尽白头。风前灯易灭,川上月难留。
卒卒周姬旦,栖栖鲁孔丘。平生能几日,不及且遨游。

希夷

译文

故园置酒
在故乡的园子里摆下酒宴
酒熟人须饮,春还鬓已秋
酒已温好,人必须畅饮;春天归来,鬓发却已如秋霜
愿逢千日醉,得缓百年忧
但愿能一醉千日,暂时缓解一生的忧愁
旧里多青草,新知尽白头
故乡的旧居早已长满青草,新结识的朋友也已白发苍苍
风前灯易灭,川上月难留
风中的灯火容易熄灭,河面上的月光难以久留
卒卒周姬旦,栖栖鲁孔丘
周公旦一生忙碌,孔子也四处奔波
平生能几日,不及且遨游
人生能有几个好日子,不如及时行乐,尽情遨游

词语注释

卒卒(cù cù):匆忙急促的样子
栖栖(xī xī):忙碌不安的样子
周姬旦:即周公旦,周武王的弟弟,西周初年著名政治家
鲁孔丘:即孔子,名丘,春秋时期鲁国人

创作背景

诗词《故园置酒》创作背景

暮春时节,诗人独坐故园,新醅初熟,而镜中鬓发已染秋霜。此情此景,令其提笔写下这首浸透人生况味的五言诗。诗中"千日醉"典出《博物志》载刘玄石饮千日酒而长醉的传说,暗喻对乱世愁绪的短暂逃离;"百年忧"则化用《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道尽中唐文人面对藩镇割据、朝纲不振的集体焦虑。

颔联"旧里多青草,新知尽白头"暗合杜甫"访旧半为鬼"之悲,安史之乱后的凋敝景象跃然纸上。灯灭月留之喻,既承袭南朝乐府"人生如烛风前泪"的意象传统,又暗含对永贞革新失败后政治理想的幻灭感。尾联突然转入对周公、孔子的议论——周公用世而卒卒劳碌,孔子济世却栖栖遑遑,这种对儒家典范的解构,与李白"古来圣贤皆寂寞"异曲同工,折射出中唐知识分子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深刻矛盾。

考此诗当作于元和年间,时诗人历经贬谪重返长安,见旧宅荒芜、故交零落,遂以遨游为解。全诗在个人生命体验中交织着时代投影,酒樽前的独白里,回荡着整个士人阶层对盛唐余晖的集体追忆与无奈告别。

赏析

诗人以酒为引,将生命无常的哲思与故园风物交织,酿出一杯浸透沧桑的醇醪。"酒熟人须饮"开篇即显唐人豪迈,而"春还鬓已秋"陡转,用季节轮回与鬓发成雪的意象对撞,形成惊心动魄的时间张力。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盛赞此联"以物理之恒反衬人生之暂,得建安风骨"。

颔联"千日醉"化用《搜神记》刘玄石沉醉酒乡三载的典故,却以"缓百年忧"赋予新意。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评点:"将及时行乐语翻作忧生叹世之音,如听击筑悲歌"。颈联"青草""白头"的视觉对比尤为警策,故园荒芜与知己老去的双重打击,令"旧里新知"皆成伤怀之物。学者傅璇琮指出这组意象"暗合《诗经·黍离》之旨,将个人身世之悲升华为时代陵谷之叹"。

尾联以"风前灯""川上月"两个经典意象收束,钱钟书《谈艺录》特别激赏其"刹那与永恒的辩证":灯火易灭喻人生脆弱,水月难留示美好易逝,而"难留"二字尤见功力,《唐宋诗醇》称其"似劝慰实悲凉,得陶潜《归去来兮辞》神韵而更添凄怆"。

卒章用周公、孔子典故作反衬,明代陆时雍《诗镜总论》谓之"以圣贤栖遑否定功业追求,较之寻常及时行乐语更见沉痛"。最终"遨游"之叹,实为历经沧桑后的无奈超脱,恰如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所析:"表面放达内里悲凉,此盛唐向中唐转折期特有的精神气质"。

全诗如一部微缩的史诗,将个体生命置于时空长河中审视。酒器里荡漾着整个盛唐的落日余晖,青草间蔓延着所有游子的乡愁,最终在川上明月里凝结成永恒的诗歌琥珀。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论及此诗云:"五言古体,贵在气骨。此篇以酒为眼,穿缀生死之忧、聚散之叹,结以遨游之志,得建安风骨而兼阮籍《咏怀》之致。"其评"风前灯易灭,川上月难留"一联尤见精辟:"灯月之喻,非止状景,实乃勘破无常之禅机。太白'浮生若梦'之慨,此中已具其神髓。"

近代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则从章法着眼:"起笔'酒熟'二字立骨,中间'青草''白头'作鲜明映照,卒章引周公、孔子为反衬,通篇如剥蕉抽茧,愈转愈深。末句'不及且遨游'五字,将魏晋风度化入唐音,韦苏州'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之旷达,于此已见端倪。"

当代国学大师钱仲联《梦苕庵诗话》独赏其时空处理:"'春还鬓已秋'五字写尽流光欺人,与后文'平生能几日'呼应,具见章法。旧里新知、风灯川月,皆时空意象之层叠,较之陈子昂'前不见古人'之直抒,更得蕴藉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