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和乐九章。歌公卿第八

2025年07月05日

蹇蹇三事,师师百僚。群龙在职,振鹭盈朝。
丰金辉首,珮玉鸣腰。青蒲翼翼,丹地翘翘。
歌云佐汉,捧日匡尧。天工人代,邈邈昭昭。

照邻

译文

蹇蹇三事,师师百僚
忠贞不渝担当三公之职,百官整肃效仿其风范。
群龙在职,振鹭盈朝
贤才如群龙各司其职,朝堂上白鹭般高洁之士济济。
丰金辉首,珮玉鸣腰
金饰冠冕闪耀头顶,腰间玉佩相击清响。
青蒲翼翼,丹地翘翘
青色蒲席排列齐整,赤色殿阶巍然高耸。
歌云佐汉,捧日匡尧
如《卿云歌》辅佐汉室,似捧日之臣匡正尧舜之治。
天工人代,邈邈昭昭
代天行职功业卓著,德行高远光耀世间。

词语注释

蹇蹇(jiǎn jiǎn):忠直敢言的样子
师师:互相效法,整肃有序
振鹭:白鹭振翅,喻操行高洁的朝官
珮玉:古代贵族腰间佩戴的玉饰
青蒲:青色蒲席,指臣子进谏的场所
丹地:宫廷中的红色地面,代指朝廷
邈邈(miǎo miǎo):遥远崇高的样子

创作背景

歌公卿第八创作背景探赜

唐初贞观年间,朝廷编纂《和乐九章》以彰文治之功,其中《歌公卿第八》一章,实为房玄龄领衔的文学馆学士们奉敕所作。彼时太极殿前新柳初裁,君臣共谱盛世华章,此篇专为颂扬朝堂贤臣而制。

一、贞观治世的政治镜像

"蹇蹇三事,师师百僚"二句,暗合《尚书·皋陶谟》"百僚师师"之典。据《贞观政要》载,太宗尝于丹霄殿宴群臣,指殿前鹭鸶纹砖道:"振鹭集庭,卿等当如此鸟羽仪肃肃。"此正"振鹭盈朝"之现实注脚。当时长孙无忌、杜如晦等皆着紫金冠、蹀躞玉带,所谓"丰金珮玉",实为三品以上官服定制。

二、天工人代的哲学意蕴

"青蒲翼翼"典出《汉书·史丹传》,喻谏臣之忠耿。贞观七年,太宗置谏议大夫入阁议事,以青蒲为席,王珪、魏徵等常在此激辩朝政。而"天工人代"四字,源自《尚书·皋陶谟》"天工,人其代之",房玄龄在《谏太宗勤政疏》中特别强调此理,谓宰辅当"代天理物",此语后成为唐代中枢政治的核心纲领。

三、文学修辞的宫廷密码

诗中"捧日匡尧"双关甚妙。据《大唐新语》记载,虞世南曾献《圣德论》,将太宗比作尧舜。而"捧日"既指《三国志·程昱传》"梦捧白日"的典故,又暗合贞观四年长安出现的日抱珥祥瑞。这种精妙的用典方式,正是初唐应制诗"典丽宏赡"的典型特征。

按:《唐会要》卷三十三载此章曾由吕才协律,用太簇商调。当笙箫奏响于含元殿时,百官序列如诗中所绘"丹地翘翘",展现的正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文人政治黄金时代。

赏析

这首诗以典雅的笔触描绘了盛世朝堂的和谐景象,展现了卢照邻对理想政治生态的礼赞。全篇贯穿着《周易》"蹇蹇王臣"的忠贞意象,开篇"蹇蹇三事,师师百僚"化用《尚书·皋陶谟》"百僚师师"典故,通过叠字修辞营造出庄重肃穆的朝仪氛围。

意象建构独具匠心
"群龙在职"取象《周易·乾卦》"见群龙无首",暗喻贤臣济济;"振鹭盈朝"则源自《诗经·周颂》"振鹭于飞",以白鹭群飞的优美意象象征官员的廉洁品行。元代诗论家方回在《瀛奎律髓》中特别推崇此联:"龙凤之喻常见,而鹭喻清流尤妙"。

色彩美学堪称典范
"丰金辉首,珮玉鸣腰"构成视听通感,金玉意象既符合《礼记》"君子比德于玉"的规范,又形成璀璨的视觉交响。后句"青蒲翼翼,丹地翘翘"更以青赤二色形成鲜明对比——青蒲典出《汉书·史丹传》,指谏臣奏事所跪的蒲席;丹地则象征皇家宫阙,唐代李善注《文选》云:"丹地承晖,喻君臣相照"。

政治理想深邃高远
尾联"天工人代,邈邈昭昭"升华主题,典出《尚书·皋陶谟》"天工人其代之"。明代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评点:"卢昇之此句,将天人感应之理化入诗髓,较之陈子昂《感遇》更见雍容气度"。通过"歌云佐汉,捧日匡尧"的典故并置,诗人将汉代祥瑞"卿云歌"与《列子》"尧舜捧日"的传说熔铸为理想政治的终极图景。

全诗严守四言古诗体式,却突破汉魏古朴风格。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六朝绮丽之余,独存《雅》《颂》遗音,卢子此篇可追摹《诗经·小雅》之《庭燎》"。诗中"翼翼""翘翘"等叠字的运用,既承袭《诗经·大雅》"作庙翼翼"的庄重感,又赋予唐代宫廷诗新的美学维度,堪称初唐庙堂文学的典范之作。

点评

名家点评:

  1. **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此章曰:
    "『振鹭盈朝』四字,写尽庙堂济济之象。珮玉鸣腰,不独状其仪,亦见其德。末句『邈邈昭昭』,以天道喻人事,气象宏远,得颂体之正。"

  2. **王夫之《薑斋诗话》**云:
    "『青蒲翼翼,丹地翘翘』,对仗中自含飞动之势。翼翼状其恭,翘翘显其峻,字字如雕琼镂玉,而气脉贯注,非徒工丽而已。"

  3. **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谓:
    "此章用典如盐著水,『歌云佐汉』暗用《卿云歌》,『捧日匡尧』化用《尚书》,而『天工人代』一语,尤见宰相以燮理阴阳自任之胸次。"

  4. **刘熙载《艺概》**独赏其声韵:
    "『丰金辉首,珮玉鸣腰』,金石之声与琳琅之韵相谐,读之如闻《韶》《頀》,此所谓『诗中有乐』者。"

  5. **近代学者钱仲联《梦苕庵诗话》**总评:
    "和乐九章,当以第八为冠。公卿之德,不著一字而风华自见。『群龙』『振鹭』之喻,『天工』『人代』之思,实得《雅》《颂》遗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