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公卿第八创作背景探赜
唐初贞观年间,朝廷编纂《和乐九章》以彰文治之功,其中《歌公卿第八》一章,实为房玄龄领衔的文学馆学士们奉敕所作。彼时太极殿前新柳初裁,君臣共谱盛世华章,此篇专为颂扬朝堂贤臣而制。
一、贞观治世的政治镜像
"蹇蹇三事,师师百僚"二句,暗合《尚书·皋陶谟》"百僚师师"之典。据《贞观政要》载,太宗尝于丹霄殿宴群臣,指殿前鹭鸶纹砖道:"振鹭集庭,卿等当如此鸟羽仪肃肃。"此正"振鹭盈朝"之现实注脚。当时长孙无忌、杜如晦等皆着紫金冠、蹀躞玉带,所谓"丰金珮玉",实为三品以上官服定制。
二、天工人代的哲学意蕴
"青蒲翼翼"典出《汉书·史丹传》,喻谏臣之忠耿。贞观七年,太宗置谏议大夫入阁议事,以青蒲为席,王珪、魏徵等常在此激辩朝政。而"天工人代"四字,源自《尚书·皋陶谟》"天工,人其代之",房玄龄在《谏太宗勤政疏》中特别强调此理,谓宰辅当"代天理物",此语后成为唐代中枢政治的核心纲领。
三、文学修辞的宫廷密码
诗中"捧日匡尧"双关甚妙。据《大唐新语》记载,虞世南曾献《圣德论》,将太宗比作尧舜。而"捧日"既指《三国志·程昱传》"梦捧白日"的典故,又暗合贞观四年长安出现的日抱珥祥瑞。这种精妙的用典方式,正是初唐应制诗"典丽宏赡"的典型特征。
按:《唐会要》卷三十三载此章曾由吕才协律,用太簇商调。当笙箫奏响于含元殿时,百官序列如诗中所绘"丹地翘翘",展现的正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文人政治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