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乐九章·歌中宫第五创作背景考略
唐高宗龙朔年间,大明宫紫宸殿的熏香缭绕中,上官仪执笔凝神,为当朝皇后创作《和乐九章》。其中"歌中宫第五"一章,实为歌颂武后(则天)主理中宫之德的乐章。考《旧唐书·音乐志》载:"显庆五年,高宗命太常卿吕才重修仪礼,更造新曲",此时正值武后逐步掌握朝政之际。
"祥游沙麓"四句,暗合《尚书·尧典》"光被四表"之意象。沙麓祥云,典出《汉书》元后传"沙麓之灵"典故,喻指皇后诞生之祥瑞。黄云白气之变,实为龙朔二年(662年)司天台奏"庆云见"的天象记载,《唐会要·祥瑞》卷二十八详录此事,武后借此祥瑞巩固"天后"地位。
"居中履正"至"演教椒闱"句,典出《周礼》"王后帅六宫之人"。唐人徐坚《初学记·中宫部》记载:"皇后正位中宫,以教九御"。仪刑赤县(唐人对京畿之称)的记载,与《资治通鉴》龙朔三年"皇后每岁祀先蚕"的史实相合,反映武后通过参与国家祭祀提升政治影响力。
末章"陶钧万国"之句,可比照《全唐文》收录的武后《臣轨》"母临天下"思想。河洲典出《诗经·关雎》,唐人孔颖达《毛诗正义》释为"后妃之德",此处暗喻武后提倡的"风化"理念。据敦煌残卷《乐府杂录》记载,此乐章演奏时"设九部伎于含元殿",其政治象征意义已超越普通宫体诗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