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创作背景考略
开元十三年冬,唐玄宗亲祀南郊,燔柴告天。是时大唐国势臻于鼎盛,太常寺新制《和乐九章》,此《歌南郊》为其四章也。
一、礼制渊源
按《大唐开元礼》载,南郊祭天乃"国之大祀",必以"苍璧礼天,黄琮礼地"。诗中"日丽苍璧"正合古制,而"云飞鸣球"者,《尚书·益稷》有"戛击鸣球"之典,玄宗命太常卿张说改制雅乐,特重古器,故玉磬清越之声得入郊祀乐章。
二、仪仗盛况
"龙驾四牡"暗合《诗经·鲁颂》"四牡騑騑"之制,玄宗御金辂,六军执"鸾旗九斿"扈从。《旧唐书·舆服志》详载:"天子郊祀,九旒鸾旗引驾",此旌旗缀九旒,以象阳数之极,与"紫炀高浮"之祭天紫烟相映成辉。
三、乐舞革新
"钟歌晚引"折射开元新乐特色。据《教坊记》载,玄宗亲调钟律,将胡部新声与清商旧乐融合。是日太常陈《十二和》之乐,黄昏时奏《豫和》之曲,青铜编钟与歌队相和,所谓"紫炀"者,实为燔柴祭天时紫烟升腾之象,《周礼》谓之"禋祀",唐人谓之"紫气东来"。
四、盛世颂歌
末句"皇之庆矣"用《诗经·大雅》"天子万寿"体,然气象更宏。时值开元全盛,四海升平,故张说撰此章时,特以"万寿千秋"对应玄宗泰山封禅时"惟天为大,惟帝奉天"的铭文,使郊祀乐章兼具《雅》《颂》遗韵。
按:此章现存敦煌写本P.3608卷,题注"御制",然《全唐诗》归张说名下,盖宰相代笔而天子钦定之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