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谷安禅师塔创作背景探微
唐风浩荡处,卢照邻独坐赤谷幽岩,以诗心叩问禅机。此诗作于高宗龙朔年间(661—663),正值诗人仕途失意、隐居终南山之际。彼时佛教禅宗初兴,六祖慧能尚未开宗立派,而北地禅师多以静修证悟为宗,安禅师塔恰成这方外之思的见证。
诗中"独坐岩之曲"暗合终南山赤谷地貌,《陕西通志》载其"石色赭赤,泉鸣如磬"。诗人将丹桂浸酒、白云入诗的雅趣,与《续高僧传》所记安禅师"栖霞饮露"的修行互为映照。烟霞聚散、猿鸟鸣啭的意象,既得陶渊明田园诗之真趣,又承王维辋川山水之先声,展现初唐文人由儒入禅的思想嬗变。
"十二部"佛经与"五千文"道藏的并提,折射出唐初三教融合的思潮。司马承祯《坐忘论》云"禅定修心,老庄养性",恰与此诗"如如数冥昧"的玄理相契。末句"且当事芝朮"暗用《神农本草经》典故,既是对安禅师采药修行的追慕,亦流露诗人自身求仙访道的隐逸之志。
此诗如一方青苔斑驳的唐碑,以五言古体的庄重,镌刻着那个时代精神探索的印记——当士人在庙堂与山林间徘徊,禅塔的轮廓便成了丈量天地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