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盛世,霓裳羽衣犹在云端飘转,唐玄宗李隆基已命太常寺制《和乐九章》。此第七篇《歌诸王》,非寻常宴乐之辞,实为盛世宗藩政策的金石铭刻。
天宝三载(744年),玄宗于兴庆宫花萼相辉楼大宴诸王。彼时金樽映着北斗,殿角悬着九枝灯,诗人以"星陈帝子,岳列天孙"起笔,暗合《汉书·天文志》"天潢五星为帝族"的典故。那"义光带砺"四字,分明是《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使河如带,泰山若砺"的化用,将汉唐两代分封制度绾作同心结。
玄宗朝修订《大唐开元礼》,特重亲王册封仪轨。诗中"苴以茅社,锡以牺尊"正是仪注实录——据《通典》卷七十一载,亲王受封时必以白茅裹社土,赐以牺尊、山罍等礼器。而"藩屏王室"之语,恰与《诗经·大雅》"大邦维屏,大宗维翰"遥相呼应,使周礼唐制在青铜纹样中重叠。
最耐寻味者,末句"八才两献"实指曹魏八王与汉河间献王、东平献王。杜佑《通典·职官典》曾论及:"魏氏子弟王空虚之地",玄宗却以"夫何足论"四字,将本朝诸王辅政之功凌驾往古。此时宁王宪、岐王范等皆居要职,花萼楼下的笙歌里,藏着君王以文艺润色鸿业的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