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南朝梁的宫廷园林中,新竹初成。彼时简文帝萧纲正于华林园宴集文士,见阶前翠竹亭亭,披霜含露,忽有所感。这位以"宫体诗"引领一代风流的帝王,此刻却褪去浮华笔调,以竹自喻其孤高之志。
史载梁武帝晚年崇佛,朝政渐弛。简文帝身为储君,常于诗文中托物言志。竹者,向为士人气节象征,然宫墙之内,终须与俗世周旋。"防露"二字暗用《楚辞》"上葳蕤而防露",既写竹枝拂阶之态,又喻己身持守之艰。瑶阶玉砌间,这丛禁受风霜的绿影,恰似那位身处权力漩涡却心怀隐逸的君王。
"仪凤质"典出《庄子·秋水》凤凰非梧桐不栖,诗人却自嘲暂与俗谐。建康城中的细雨打湿了锦缎般的竹节,也浸润着南朝士人矛盾的心绪——在庙堂之高与山林之远间,他们始终寻觅着精神的平衡。此诗成于侯景之乱前夜,那清越的竹韵,竟成末世最后的清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