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木阴阴的时节,诗人卢照邻踏着青苔小径,寻访一处隐于终南山麓的幽庄。彼时正值唐高宗龙朔年间(661—663),朝中武氏势力渐盛,这位"初唐四杰"之一的才子,因《长安古意》中"梁家画阁中天起"等句触怒权贵,遂以养疾为由隐居蓝田。
庄前瀑水如白练垂空,带着终年不散的秋凉意蕴,垂藤在夏风中摇曳成天然帘幕。诗人注意到新插的稻秧已覆满田垄,初荷才露尖角便侵占了半方池塘——这般生机盎然的野趣,恰与长安城内的纷扰形成鲜明对照。庄主乃隐士李荣,其人以"振奇藻"闻名,曾著《道德真经注》传世。当青凫没入钓渚、白鹭掠过村田时,卢照邻忽然领悟:这风烟鸟道长林深壑间,正延续着东汉庞德公隐居鹿门山般的海隅遗芳。
诗人以"耿介"二字为全篇魂魄,既赞隐士之节,亦抒己志。那垂藤引来的何止是夏凉,更是对"圣代无隐者"之说的无声反驳。五言律诗工整的平仄里,藏着初唐文人进退之间的精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