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咏史四首

2025年07月05日

季生昔未达,身辱功不成。髡钳为台隶,灌园变姓名。
幸逢滕将军,兼遇曹丘生。汉祖广招纳,一朝拜公卿。
百金孰云重,一诺良匪轻。廷议斩樊哙,群公寂无声。
处身孤且直,遭时坦而平。丈夫当如此,唯唯何足荣。
大汉昔云季,小人道遂振。玉帛委奄尹,斧锧婴缙绅。
邈哉郭先生,卷舒得其真。雍容谢朝廷,谈笑奖人伦。
在晦不绝俗,处乱不为亲。诸侯不得友,天子不得臣。
冲情甄负甑,重价折角巾。悠悠天下士,相送洛桥津。
谁知仙舟上,寂寂无四邻。
公业负奇志,交结尽才雄。良田四百顷,所食常不充。
一为侍御史,慷慨说何公。何公何为败,吾谋适不同。
仲颖恣残忍,废兴良在躬。死人如乱麻,天子如转蓬。
干戈及黄屋,荆棘生紫宫。郑生运其谋,将以清国戎。
时来命不遂,脱身归山东。凛凛千载下,穆然怀清风。
昔有平陵男,姓朱名阿游。直发上冲冠,壮气横三秋。
愿得斩马剑,先断佞臣头。天子玉槛折,将军丹血流。
捐生不肯拜,视死其若休。归来教乡里,童蒙远相求。
弟子数百人,散在十二州。三公不敢吏,五鹿何能酬。
名与日月悬,义与天壤俦。何必疲执戟,区区在封侯。
伟哉旷达士,知命固不忧。

照邻

译文

季生昔未达,身辱功不成。
季布当年未显达,身受屈辱事难成。
髡钳为台隶,灌园变姓名。
剃发戴钳为奴役,隐姓埋名灌园中。
幸逢滕将军,兼遇曹丘生。
幸遇滕公荐才德,又得曹丘扬美名。
汉祖广招纳,一朝拜公卿。
汉高祖广纳贤才,一朝间位列公卿。
百金孰云重,一诺良匪轻。
百金何足称贵重,一诺千金价不轻。
廷议斩樊哙,群公寂无声。
朝堂议斩樊哙时,满朝公卿默无声。
处身孤且直,遭时坦而平。
立身孤高且刚直,遭逢时运坦荡行。
丈夫当如此,唯唯何足荣。
大丈夫当如是,唯唯诺诺岂足荣?
大汉昔云季,小人道遂振。
大汉末年衰微时,小人得志乱朝纲。
玉帛委奄尹,斧锧婴缙绅。
财宝尽归宦官手,刑具加害众贤臣。
邈哉郭先生,卷舒得其真。
高远啊郭泰先生,进退自如守本真。
雍容谢朝廷,谈笑奖人伦。
从容辞别庙堂去,谈笑间教化人伦。
在晦不绝俗,处乱不为亲。
隐逸却不离世俗,身处乱世不攀亲。
诸侯不得友,天子不得臣。
诸侯难与之为友,天子不能使其臣。
冲情甄负甑,重价折角巾。
淡泊甄别破瓦器,重金难买折角巾。
悠悠天下士,相送洛桥津。
天下士人皆敬仰,洛桥相送情谊深。
谁知仙舟上,寂寂无四邻。
谁知仙舟飘然去,寂寥空阔无相邻。
公业负奇志,交结尽才雄。
郑太胸怀奇伟志,结交尽是英才雄。
良田四百顷,所食常不充。
良田虽有四百顷,家中饮食却常空。
一为侍御史,慷慨说何公。
一朝任职侍御史,慷慨谏言何进公。
何公何为败,吾谋适不同。
何进为何遭败亡?因我谋略与他异。
仲颖恣残忍,废兴良在躬。
董卓暴虐肆残忍,废立帝王逞凶狂。
死人如乱麻,天子如转蓬。
百姓尸骸如乱麻,天子飘零似转蓬。
干戈及黄屋,荆棘生紫宫。
战火波及帝王居,紫宫荒芜生荆棘。
郑生运其谋,将以清国戎。
郑太运筹施谋略,志在肃清国祸殃。
时来命不遂,脱身归山东。
时运不济志难伸,脱身隐归崤山东。
凛凛千载下,穆然怀清风。
凛然正气传千载,肃穆犹怀清风扬。
昔有平陵男,姓朱名阿游。
昔日平陵有义士,姓朱名云字阿游。
直发上冲冠,壮气横三秋。
怒发冲冠豪气涌,壮怀激烈贯三秋。
愿得斩马剑,先断佞臣头。
愿得尚方斩马剑,先斩奸佞臣头颅。
天子玉槛折,将军丹血流。
天子殿槛因谏断,将军血溅丹墀流。
捐生不肯拜,视死其若休。
宁死不屈膝跪拜,视死如归意坦然。
归来教乡里,童蒙远相求。
归乡教授众子弟,童子慕名远来求。
弟子数百人,散在十二州。
门下弟子数百人,遍布天下十二州。
三公不敢吏,五鹿何能酬。
三公不敢征为吏,五鹿岂能报其德?
名与日月悬,义与天壤俦。
声名共日月高悬,道义与天地长存。
何必疲执戟,区区在封侯。
何必辛劳执戟仕,汲汲营营求封侯?
伟哉旷达士,知命固不忧。
伟岸啊旷达之士,知天命故无忧愁。

词语注释

髡钳(kūn qián):古代刑罚,剃发戴铁圈。
斧锧(fǔ zhì):古代刑具,斧头与砧板。
缙绅(jìn shēn):插笏于带的官员,代指士大夫。
负甑(fù zèng):背负瓦器,喻生活清贫。
折角巾(zhé jiǎo jīn):郭泰所戴头巾,喻名士风范。
黄屋(huáng wū):帝王车驾,代指皇帝。
紫宫(zǐ gōng):帝王宫殿。
佞臣(nìng chén):奸邪谄媚之臣。
丹墀(dān chí):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创作背景

诗词咏史四首创作背景

季布篇

季布"髡钳为台隶"的典故,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楚汉相争时,季布为项羽部将,屡困刘邦。汉立后,刘邦悬赏千金缉拿,季布隐姓埋名,卖身为奴。后得滕公言"季布一诺重于百金"之美誉,经曹丘生游说,终获赦免拜官。诗中"廷议斩樊哙"暗指季布曾直谏劝阻诛杀樊哙之事,展现其"孤且直"的品格。末句"唯唯何足荣"正是对阿谀逢迎之风的批判,折射出诗人对初唐官场风气的隐忧。

郭泰篇

后汉名士郭泰(字林宗)的典故见《后汉书·党锢列传》。桓灵之世,宦官专权,"玉帛委奄尹"指十常侍卖官鬻爵,"斧锧婴缙绅"言党锢之祸。郭泰"天子不得臣"的隐逸风范,典出其拒绝征辟、周游授徒之事。诗中"折角巾"化用其遇雨巾折,时人效仿的典故。洛桥送别场景,暗指郭泰卒时,四方士子会葬者千余人的盛况,尾句"寂寂无四邻"以反衬手法凸显其精神超迈。

郑太篇

郑太(字公业)事迹载于《后汉书·郑孔荀列传》。诗中"良田四百顷"对应其散财结客的豪举;"说何公"指劝谏何进勿召董卓(字仲颖);"黄屋""紫宫"喻指董卓焚毁洛阳的暴行。郑太曾献计袁绍等联合讨董,后"脱身归山东"指其诈降后归隐。诗人以"凛凛千载下"的评赞,将汉末动荡与隋唐之际的乱局形成历史映照。

朱云篇

朱云"折槛"事见《汉书·朱云传》。汉成帝时,朱云请赐尚方斩马剑诛佞臣张禹,帝怒欲诛之,朱云攀折殿槛,以辛庆忌力谏得免。"三公不敢吏"指其拒绝丞相薛宣征辟;"五鹿"暗讽五鹿充宗等谄媚之臣。末四句升华主题,将朱云"名与日月悬"的气节,与诗人所处时代汲汲功名之风形成对比,彰显"知命不忧"的士人理想。

四诗皆以汉事为镜,通过季布之刚直、郭泰之超然、郑太之谋略、朱云之忠烈,构建出完整的士人精神谱系。考其创作时间,当在武周代唐前后,诗人借咏史寄托对政治生态的思考,既有对"群公寂无声"的讽喻,亦含"知命固不忧"的自勉,体现了初唐咏史诗由宫廷应制向个人抒怀的转变。

赏析

《咏史四首》以冷峻笔触勾勒历史人物的命运浮沉,其意象经营与情感张力在初唐咏史诗中独树一帜。诗人通过四组历史剪影,构建起刚健与隐逸交织的精神图谱。

季布篇的刚直气象
"髡钳为台隶"与"一朝拜公卿"的强烈对比,凸显季布命运的戏剧性转折。吴乔《围炉诗话》评此章"以汉隶笔法写侠士魂","百金孰云重,一诺良匪轻"二句尤见风骨,将秦汉任侠精神凝练为金石之音。末句"丈夫当如此"的断喝,恰如钟惺《唐诗归》所言"有燕赵悲歌遗响"。

郭泰篇的隐逸哲学
"雍容谢朝廷"至"天子不得臣"的铺排,塑造出乱世中的高士形象。学者傅璇琮指出,此章暗用《周易》"卷舒随时"之意象,"折角巾"的细节描写更使隐者风神跃然纸上。末句"寂寂无四邻"以空灵之境收束,深得阮籍《咏怀》"孤鸿号外野"的遗韵。

郑太篇的谋略悲歌
"干戈及黄屋"的惨烈与"凛凛千载下"的苍凉形成时空对撞。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特别称道"死人如乱麻"的意象选择,认为其以汉末实录笔法"撕开历史华袍见虱蚤"。而"穆然怀清风"的结语,实为对悲剧英雄的诗意救赎。

朱云篇的浩然正气
"直发上冲冠"的夸张造型,承袭曹植《白马篇》的游侠意象。葛晓音教授解析"名与日月悬"时强调,此句将《离骚》"与天地兮比寿"的崇高感注入寒士形象,末句"知命固不忧"更升华为存在主义式的生命顿悟。

四首诗在情感脉络上形成奇妙的复调结构:季布的刚烈、郭泰的超然、郑太的悲怆、朱云的凛冽,共同编织成知识分子面对历史暴力的四种应对范式。胡应麟《诗薮》称其"气象浑朴而锋芒内敛",恰如其分地道出这组诗外柔内刚的美学特质。

点评

名家点评

季生篇

"卢照邻此作,以季布轶事勾勒出汉初风云。'百金一诺'四字,真乃铸就千古侠骨!"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末句'唯唯何足荣'如黄钟大吕,道破庙堂蝇营狗苟,六朝以来咏史诗中罕见此等气骨。" ——近代·闻一多《唐诗人评传》

郭泰篇

"写郭林宗而见东汉士魂,'卷舒得其真'五字,抵得上一篇《高士传》。"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洛桥送别场景,忽作'仙舟寂寂'之结,此等空镜头用法,较之盛唐王孟更显玄远。" ——日本·吉川幸次郎《中国诗史》

郑太篇

"写郑公业而带出董卓之乱,'死人如乱麻'十字,直是《蒿里行》遗响。凛凛千载句,尤见史笔森严。" ——元·方回《瀛奎律髓》
"此篇最得左太冲咏史神髓,将个人命运织入时代经纬,非徒事藻绘者所能及。" ——清·纪晓岚《四库总目提要》

朱云篇

"'直发冲冠'至'视死若休',二十八字写尽汉代气节,班固《汉书》亦当避席。" ——宋·刘辰翁《须溪评点》
"结语'知命不忧'四字,将激烈化为冲淡,此正初唐向盛唐过渡之典型笔法。" ——现代·程千帆《古诗考索》

综评:"四诗合观,犹见六朝锦色未褪而唐音已肇。卢升之(照邻)以病躯写壮怀,咏史中自寓身世,遂开陈子昂《感遇》先声。" ——民国·钱振伦《初唐七家诗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