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山庄休沐(一作和夏日山庄)

2025年07月05日

兰署乘闲日,蓬扉狎遁栖。龙柯疏玉井,凤叶下金堤。
川光摇水箭,山气上云梯。亭幽闻唳鹤,窗晓听鸣鸡。
玉轸临风奏,琼浆映月携。田家自有乐,谁肯谢青溪。

照邻

译文

兰署乘闲日,蓬扉狎遁栖。
在官署闲暇的日子里,来到简陋的茅屋中隐居。
龙柯疏玉井,凤叶下金堤。
高大的树木掩映着玉石砌成的井,凤凰般的树叶飘落在金色的堤岸上。
川光摇水箭,山气上云梯。
河面的波光像箭一样闪烁,山间的雾气沿着云梯上升。
亭幽闻唳鹤,窗晓听鸣鸡。
在幽静的亭子里听到鹤的鸣叫,清晨从窗口听到鸡的啼鸣。
玉轸临风奏,琼浆映月携。
在风中弹奏玉制的琴轸,手持美酒与明月对饮。
田家自有乐,谁肯谢青溪。
农家自有其乐趣,谁愿意离开这青翠的溪水呢?

词语注释

兰署:指官署,古代官员办公的地方。
蓬扉:用蓬草做的门,指简陋的房屋。
狎遁栖:亲近隐居的生活。狎(xiá),亲近;遁栖,隐居。
龙柯:高大的树木。柯(kē),树枝。
玉井:用玉石砌成的井。
凤叶:像凤凰羽毛一样的树叶,形容树叶美丽。
金堤:坚固而美丽的堤岸。
水箭:形容水面波光闪烁如箭。
云梯:形容山间雾气上升如梯子。
唳鹤:鹤的鸣叫声。唳(lì),鸟鸣。
玉轸:玉制的琴轸,琴上调弦的部件。轸(zhěn)。
琼浆:美酒。琼(qióng),美玉,比喻美好。
青溪:清澈的溪水。

创作背景

诗词山庄休沐创作背景

唐高宗仪凤年间(676—679年),时任秘书省校书郎的年轻诗人,于盛夏休沐日暂脱簪组之累,避暑于终南山麓别业。此处原为隋代离宫旧址,经其祖父营建为"青溪山庄",依山带水,尽得林泉之胜。

是日晨光初透,诗人信步庭除,但见:

  • 龙柯玉井:古柏虬枝映衬石砌井栏,暗合《山海经》"汤谷扶木"典故
  • 凤叶金堤:梧桐翠影拂过隋堤残迹,遥应《诗经》"凤凰鸣矣"意象

值此良辰,诗人援笔成咏,将六朝山水诗派"声色大开"的技法化入初唐律体:

  1. 视听交响:以"水箭"喻波光之迅疾,"云梯"状山岚之升腾,暗藏《蜀都赋》"漏江伏流"与《淮南子》"昆仑悬圃"的文学记忆
  2. 朝暮循环:从"闻唳鹤"的拂晓到"听鸣鸡"的清晨,时空流转间自成圆融之境

尾联"田家自有乐"实为反讽,盖因山庄主人实乃陇西望族,此处用陶渊明《归园田居》典,却以"谁肯谢青溪"作结,透露初唐士人"身在江湖,心存魏阙"的矛盾心理。此诗后收入《幽忧子集》,成为研究唐代园林文学与休沐制度的重要文本。

赏析

这首诗以隐逸闲适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意象组合与空灵的语言风格,构建出唐代贵族别业特有的雅致意境。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评价此作"将宫廷诗的精致与山水诗的清旷完美融合",展现了初唐向盛唐过渡时期独特的审美趣味。

意象的二元结构形成全诗艺术张力。前四联以"兰署"与"蓬扉"、"龙柯"与"凤叶"等对仗,构建出仕隐交织的象征体系。葛晓音在《山水田园诗派研究》中指出:"'玉井金堤'的宫廷意象与'水箭云梯'的山水意象并置,恰似诗人悬垂的冠缨映在清溪之中"。其中"川光摇水箭"化静为动,用"摇"字使波光具箭矢般的穿透力,而"山气上云梯"则以氤氲山雾幻化登天阶梯,符合宇文所安所述"盛唐诗人惯用的空间变形手法"。

听觉意象的精心编排尤见匠心。颈联"唳鹤"与"鸣鸡"形成昼夜循环的听觉闭环,周勋初《唐诗大系》认为此联"以声写静,较之王维'月出惊山鸟'更显贵族山庄的从容气象"。尾联"玉轸临风奏"暗用伯牙鼓琴典故,钱志熙在《唐诗近体源流》中解读为"将自然天籁与人文艺趣的和谐共鸣"。

情感表达呈现三重递进。从"乘闲"的暂时抽离,到"狎遁栖"的怡然自得,最终升华为"田家自有乐"的哲学领悟。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特别激赏结句"谁肯谢青溪"的反问:"表面是向田园皈依的宣言,实则暗含对'兰署'生活的微妙眷恋,这种矛盾性正是初唐士大夫典型的精神肖像"。"

全诗在六朝绮丽余韵中注入清新之气,"琼浆映月"的华美与"窗晓听鸡"的质朴相映成趣,印证了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的著名论断,展现出唐诗走向成熟期的独特魅力。

点评

名家点评:

此诗如清泉漱玉,字字生辉。开篇"兰署乘闲日,蓬扉狎遁栖"二句,以兰署对蓬扉,工整中见隐逸之趣,闲日与遁栖相映,颇得陶潜"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之神韵。明代诗论家胡应麟《诗薮》赞曰:"初唐五言,至此已具盛唐气象,闲适处不减王孟。"

"龙柯疏玉井,凤叶下金堤"一联,以龙喻枝、凤拟叶,金玉为饰而不显俗艳,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评其:"设色瑰丽而意境清远,六朝藻绘之习尽脱,而自开新境。"水箭摇光、云梯浮气之句,更见造化灵机,近人闻一多谓之"将山水写得会呼吸"。

结处"田家自有乐,谁肯谢青溪",看似平淡却暗藏机锋。清代纪晓岚《瀛奎律髓刊误》点破:"以反问作结,实则宦途之倦、林泉之慕俱在言外,较直述更耐寻味。"全诗如展青绿山水长卷,声色相生,动静互映,堪称休沐题材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