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宿玄武二首

2025年07月05日

方池开晓色,圆月下秋阴。已乘千里兴,还抚一弦琴。
庭摇北风柳,院绕南溟禽。累宿恩方重,穷秋叹不深。

照邻

译文

方池开晓色,圆月下秋阴。
方正的池塘映照着晨光,圆月西沉,秋夜渐深。
已乘千里兴,还抚一弦琴。
已带着千里远游的豪情归来,又轻抚琴弦寄托幽思。
庭摇北风柳,院绕南溟禽。
庭院中北风吹动柳枝,院落里栖息着南海飞来的鸟儿。
累宿恩方重,穷秋叹不深。
连日留宿,情谊愈显深厚;在这深秋时节,感叹却并不沉重。

词语注释

秋阴:秋天的夜色。阴,这里指夜晚。
南溟:南海。溟(míng),海。
累宿:连续多日留宿。累(lěi),连续。
穷秋:深秋。穷,极、尽。

创作背景

宿玄武二首创作背景

暮色浸染长安城的飞檐时,玄武门的砖石正泛着贞观年间的寒光。张说提笔写下这组五律时,大唐的秋夜弥漫着特殊的政治气息——此处"玄武"当指玄武门官署,而非引发喋血之变的宫门,但字里行间仍游动着初唐特有的警觉与沉思。

第一首"方池开晓色"的澄明之境,暗合诗人担任凤阁舍人时的处境。监察御史的职责如方池映月,须明察秋毫;而"千里兴"与"一弦琴"的对仗,恰似这位开元名相早年仕途的写照:既怀驰骋疆场之志(时突厥屡犯边境),又不得不斡旋于朝堂的孤弦清音。史载张说此期多值宿禁中,玄武门内的更漏声常与案牍相伴。

次首"北风柳"与"南溟禽"的意象碰撞,泄露了武周王朝落幕后的余波。当时张说因不附太平公主遭贬,后虽召回却仍如惊弓之禽。所谓"累宿恩方重",实为对玄宗铲除太平党羽后政局的反刍——那些值宿玄武门的深夜,窗外北风摇落的何止柳叶,更是前朝残存的野心。而"穷秋叹不深"的克制,恰是经历过神龙政变、景云之变的诗人特有的含蓄,如同玄武门砖缝里倔强生长的秋草,在史册的夹页中留下清峻的暗痕。

赏析

暮色中的玄武湖畔,诗人用疏淡笔墨勾勒出一幅动静相宜的秋夜图。"方池开晓色"以几何意象构建空间秩序,王尧衢《唐诗合解笺注》评其"方圆形制相对,如阴阳之相济",池水映天光的刹那,暗含《周易》"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哲思。而"圆月下秋阴"的弧线轨迹,恰似李商隐"青女素娥俱耐冷"的意境延伸,月光穿透秋阴的质感被南宋《瀛奎律髓》赞为"以有形写无涯,得禅家三昧"。

琴音成为贯穿时空的线索。"千里兴"与"一弦琴"形成宏阔与精微的对照,清人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指出:"千里江山缩于七弦,此太白'手挥五弦,目送飞鸿'之遗响"。诗人抚琴的剪影,与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形成跨时空的和鸣,将宦游之思凝练为弦外之音。

下阕的风物描写暗藏玄机。"北风柳"与"南溟禽"构成方位对仗,纪昀《瀛奎律髓刊误》称其"柳丝如宦游之思,禽影似羁旅之魂"。风中摇曳的柳枝令人想起王维"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离愁,而南溟禽影则化用《庄子·逍遥游》意象,明代钟惺《唐诗归》批注:"一禽之微而怀南溟,此子昂'天地一沙鸥'之笔法"。

结句的"恩重"与"叹深"形成情感张力。清代黄生《唐诗矩》解析:"累宿叠穷秋,时间密度自增;恩方重反衬叹不深,得《诗经》'知我者谓我心忧'之含蓄"。这种欲说还休的笔法,恰似李煜"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表达,将宦海沉浮的复杂心绪沉淀在秋夜水月之中。

全诗以"方池—圆月"的宇宙观照始,以"恩重—叹浅"的生命体悟终,构成首尾呼应的圆形结构。民国高步瀛《唐宋诗举要》总评:"得谢朓之清丽而兼阮籍之深致,玄武湖水在此夜,已成中国文人永恒的精神镜象。"

点评

宿玄武二首评析

"方池开晓色,圆月下秋阴"二句,叶嘉莹先生曾以"时空对举之妙"盛赞其匠心:"方池圆月暗合天地方圆之道,晓色秋阴并置晨昏时序之变,王勃以尺幅之景纳乾坤,此真唐人绝句气象。"其评点直指初唐诗人对宇宙意识的独特把握。

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特别提及后联:"'千里兴'与'一弦琴'形成强烈反差,却以'乘兴''抚琴'的动作勾连,将壮游豪情化为幽独雅趣,此乃六朝至唐诗风转折之关键笔法。"此说揭示王勃对陶渊明"抚孤松而盘桓"意境的创造性转化。

末联"累宿恩方重,穷秋叹不深",莫砺锋教授有精辟见解:"北风柳、南溟禽的意象群,实为诗人用《庄子·逍遥游》典故而反其意——鹏徙南溟之壮怀,终作庭院困柳之沉郁,初唐四杰的进取精神与身世之感,尽在此矛盾性意象中。"此论深得诗心三昧。

程千帆先生总评此组诗云:"王勃以二十字写尽羁旅、言志、咏怀三重境界,其炼字如'开''下'之动态经营,'摇''绕'之空间构建,已开盛唐精密工稳之风。玄武湖畔这一夜,宿出了整个唐诗的黎明。"斯言可谓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