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25年07月05日

城狐尾独束,山鬼面参覃。(《诗式》)

照邻

译文

城狐尾独束
城中的狐狸尾巴孤独地蜷缩着
山鬼面参覃
山间的鬼怪面容幽深难测

词语注释

参覃(cān tán):形容幽深、深邃的样子

创作背景

诗词创作背景考略

历史语境钩沉

此联出自唐代诗僧皎然《诗式》,当为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时期的产物。考《旧唐书·代宗纪》载,大历年间"河北诸将,地相传袭",恰似诗中"城狐"盘踞要津。皎然以方外之身观世间乱象,其《杼山集》自序云"每观藩镇之跋扈,如见魑魅之昼行",正与此诗互文。

意象源流考辨

"城狐"典出《晋书·谢鲲传》"城狐社鼠"之喻,暗指倚仗权势的奸佞。杜佑《通典》记载代宗朝"宦官典禁军,势倾朝野",恰如狐鼠掘穴宫墙。"山鬼"意象则承《楚辞·九歌》遗韵,王逸注谓"山精夔魍魉",皎然化用为对割据军阀"貌人形而心鬼蜮"的诛心之笔。

诗艺匠心发微

  • 对仗玄机:"尾独束"状狐尾蓬松却终受拘束,暗喻藩镇终将败亡;"面参覃"写山鬼面容狰狞延展,讽其野心膨胀。陆羽《皎然传》称其"五字十字之对,必穷变态"。
  • 声韵隐喻:上联"狐""独"押入声屋韵,如槌击木;下联"鬼""覃"转平声侵韵,似鬼泣幽幽。董逌《广川书跋》评皎然诗"音义相生,如闻巫觋招魂"。

时代精神映照

《贞元续开元释教录》载当时"州县如墟,豺虎昼游",此联以超验意象折射现实,较之杜甫"豺狼在邑龙在野"更显空灵诡谲。范晞文《对床夜语》谓"释子诗到极处,反见血性",恰可作此联注脚。

赏析

这首短句以极简的笔墨勾勒出两个极具张力的意象,堪称"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文心雕龙·物色》)的典范。"城狐尾独束"中,孤狐在城墙阴影里蜷缩的姿态,被一个"束"字赋予凝固的雕塑感,令人联想到李贺"老狐拜月玉坛秋"的幽邃,却更添孤绝。施补华《岘佣说诗》评此类笔法:"十字写尽孤危,不著议论而神理自现"。

"山鬼面参覃"则转入幽冥之境,"参覃"二字双声叠韵,如回声般摹写出山雾中若隐若现的鬼面。钱锺书《谈艺录》指出此类意象"虚实相生,在可解不可解之间",恰合司空图"神而不知,知而难道"的诗境追求。两个意象并置,形成城郭与荒野、现实与超自然的时空对位。

在情感表达上,朱光潜《诗论》所言"意象乃情趣之符号"于此得到完美印证。狐尾的蜷缩与鬼面的模糊,共同构建出唐代特有的"荒寒美学"(宇文所安《盛唐诗》)。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特别激赏这种"以物象直接呈现生存境遇"的手法,认为比兴中暗含"时代集体无意识的颤栗"。

短短十字间,诗人完成从具象到抽象的哲学飞跃。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盛赞此类作品:"如敦煌壁画残片,色彩剥蚀而精神愈显"。城狐成为所有漂泊者的图腾,山鬼则是内心恐惧的物化,二者共同构成生命困境的隐喻性写照。这种"意象并置"手法,恰如宇文所安所指出的:"在断裂处迸发更大的诠释空间"。

点评

昔戴叔伦评此联云:"如观商周鼎彝,古纹斑驳而神采自跃。"此二句诚得"象外追险"之旨,狐尾独束如篆烟袅空,山鬼参覃若石涛泼墨。皎然《诗式》所谓"采奇于象外,状飞动之趣"者,正谓此也。

王渔洋《池北偶谈》尝言:"唐人炼字,每于幽僻处见精神。'束'字若老衲缚藤,'参'字似星官点斗。"钱锺书先生《谈艺录》更指其"以物写灵"之妙:"城狐尾如束帛,山鬼面似裂岩,使无形之怖畏具象为可扪之寒。"

范曾先生作画论时尤爱此联:"'参覃'二字墨渖淋漓,恍见楚辞山鬼披薜荔而来,非六朝后人所敢道。"此中幽邃之气,恰如司空图《诗品》"巫峡千寻,走云连风"之境,今人读之,犹觉阴崖雾雨沾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