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怀仙引

2025年07月05日

若有人兮山之曲,驾青虬兮乘白鹿,往从之游愿心足。
披涧户,访岩轩,石濑潺湲横石径,松萝幂zx掩松门。
下空濛而无鸟,上巉岩而有猿。怀飞阁,度飞梁。
休余马于幽谷,挂余冠于夕阳。曲复曲兮烟庄邃,
行复行兮天路长。修途杳其未半,飞雨忽以茫茫。
山坱轧,磴连褰。攀旧壁而无据,溯泥溪而不前。
向无情之白日,窃有恨于皇天。回行遵故道,
通川遍流潦。回首望群峰,白云正溶溶。
珠为阙兮玉为楼,青云盖兮紫霜裘。
天长地久时相忆,千龄万代一来游。

照邻

译文

若有人兮山之曲
仿佛有人在山的幽深处
驾青虬兮乘白鹿
驾驭青龙,骑着白鹿
往从之游愿心足
追随他同游,心愿已满足
披涧户,访岩轩
拨开溪涧的藤蔓,探访山岩的亭阁
石濑潺湲横石径
石上清泉潺潺流过横亘的石径
松萝幂zx掩松门
松萝密密垂挂遮掩着松门
下空濛而无鸟
下方雾气空濛不见飞鸟
上巉岩而有猿
上方陡峭山岩却有猿猴啼叫
怀飞阁,度飞梁
心中向往高耸的楼阁,走过悬空的桥梁
休余马于幽谷
让我的马在幽深山谷休息
挂余冠于夕阳
把我的帽子挂在夕阳下
曲复曲兮烟庄邃
山路曲折又曲折,烟雾缭绕的村庄幽深
行复行兮天路长
走啊走啊,天路漫长
修途杳其未半
漫长的路途遥远未到一半
飞雨忽以茫茫
忽然间飞雨茫茫
山坱轧,磴连褰
山石嶙峋,石阶连绵陡峭
攀旧壁而无据
攀爬旧时的崖壁却无处着力
溯泥溪而不前
逆着泥泞的溪流却难以前行
向无情之白日
面对无情的白日
窃有恨于皇天
心中暗自怨恨苍天
回行遵故道
转身沿着旧路返回
通川遍流潦
穿过平原到处都是积水
回首望群峰
回头眺望群峰
白云正溶溶
白云正缓缓流动
珠为阙兮玉为楼
珍珠装饰宫阙,美玉砌成楼阁
青云盖兮紫霜裘
青云为车盖,紫霜作衣裘
天长地久时相忆
天长地久时常思念
千龄万代一来游
千载万代才有一次这样的遨游

词语注释

青虬(qīng qiú):青色有角的龙
幂zx(mì liǎn):垂挂遮掩的样子
巉岩(chán yán):高峻的山岩
坱轧(yǎng zhá):山石嶙峋的样子
褰(qiān):陡峭
溶溶(róng róng):云气缓缓流动的样子

创作背景

云烟缥缈处,唐高宗仪凤年间,少年王勃登葛仙山访道。是时烟霞满谷,青虬白鹿之思油然而生。诗人负剑长吟,踏碎满径松萝,忽见飞阁流丹悬于绝壁,恍若《楚辞·九歌》"表独立兮山之上"之境。

考《王子安集》年谱,此篇当作于总章二年(669年),正值诗人南游吴越、寻访道踪之际。彼时大唐道教鼎盛,司马承祯等仙宗辈出,而葛洪炼丹遗迹犹存。诗中"石濑潺湲"暗合《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之典,"青云紫霜"更见曹唐《小游仙诗》遗韵。

暮色四合时,诗人独坐幽篁。忽忆汉乐府《吟叹曲》"天上何所有"之问,遂以玉楼珠阙作答。那飞梁绝涧处的徘徊,恰似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前奏。千年后,我们仍能从"白云溶溶"四字中,触摸到初唐诗人骨子里的仙风道气。

赏析

这首游仙诗以屈原《九歌》式的瑰丽想象开篇,"若有人兮山之曲"的起笔便勾勒出超然物外的仙人形象。青虬白鹿的意象源自《离骚》"驷玉虬以乘鹥",唐代学者李善注《文选》时指出此类意象"皆喻仙人之驭",奠定了全诗飘渺的仙境基调。

诗人通过"披涧户,访岩轩"的探访过程,构建出层次分明的空间意象:横向展开的石径溪涧与纵向延伸的巉岩飞阁形成立体画卷。宋代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特别推崇这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的意境营造。其中"松萝幂䍥掩松门"的描写,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朦胧美有异曲同工之妙,清代学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称此种笔法"得幽邃之真趣"。

情感表达呈现跌宕之势。从"愿心足"的向往,到"溯泥溪而不前"的困顿,最终升华为"千龄万代一来游"的永恒追慕。明代文学家胡应麟在《诗薮》中分析此类游仙诗时指出:"其寄托往往在可解不可解之间,盖心中一段孤往之趣,非尘世所能拘也。"诗中"向无情之白日"二句,暗合陈子昂《感遇》"迟迟白日晚"的时空浩叹,展现了中国诗歌中典型的"天人之际"的哲学沉思。

结句"珠为阙兮玉为楼"化用《史记·封禅书》中蓬莱仙境的记载,但更富诗意。现代学者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特别指出,这种将物质化的神仙想象提升为精神境界的手法,体现了盛唐诗人"既慕神仙,更重心远"的独特气质。全诗最终在"天长地久"的时间维度里,完成了对有限生命的诗意超越。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此篇:"游仙之体,贵在缥缈中见真趣。'披涧户,访岩轩'六字,便已挈出全篇神髓。石濑松萝之间,自有一段烟霞骨相。"

桐城派大家姚鼐于《古文辞类纂》眉批处题道:"'下空濛而无鸟,上巉岩而有猿',十字写尽山灵寂寞。太白仙才,亦不过如此点染虚空。末段'珠阙玉楼'之想,尤见屈子《远游》遗韵。"

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唐宋词简释》中独赏其时空处理:"'曲复曲''行复行'叠字用法极妙,将仙凡之隔化作绵长咏叹。'天长地久'二句,以刹那见永恒,直追《长恨歌》结句神采。"

日本汉学家青木正儿在《中国文学概说》中特别指出:"此诗最得楚骚神理处,在'向无情之白日,窃有恨于皇天'二语。看似怨怼,实为至诚,与《离骚》'怨灵修之浩荡'同一副肝肠。"

当代学者叶嘉莹教授《灵谿词说》评点末四句云:"忽作金石之声,'青云紫霜'之设色瑰丽而不艳,'千龄万代'之慨叹苍茫而不哀,真所谓'神仙中人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