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送梓州高参军还京

2025年07月05日

京洛风尘远,褒斜烟露深。
北游君似智,南飞我异禽。
别路琴声断,秋山猿鸟吟。
一乖青岩酌,空伫白云心。

照邻

译文

京洛风尘远,褒斜烟露深。
京都的繁华风尘已远,褒斜古道的云雾露水深浓。
北游君似智,南飞我异禽。
你北去长安如同智者远行,我南留却似离群的孤鸟。
别路琴声断,秋山猿鸟吟。
离别路上琴音渐歇,秋山深处猿啼鸟鸣。
一乖青岩酌,空伫白云心。
再难共饮青岩下的美酒,徒然凝望白云寄托思念。

词语注释

梓州(zǐ zhōu):今四川三台,唐代州名。
褒斜(bāo yé):古道名,连通关中与蜀地,以险峻著称。
异禽(yì qín):离群的鸟,喻指孤独。
青岩酌(qīng yán zhuó):在山林间饮酒。
空伫(kōng zhù):徒然久立。

创作背景

开元盛世的天宝初年,蜀地梓州治所涪城(今四川三台)的官道上,卢藏用执盏目送高参军北返长安。这位曾以"终南捷径"闻名的隐士诗人,此刻在褒斜古道的蒙蒙烟霭中,将盛唐文人特有的仕隐矛盾化入琴声猿啼——京华与巴蜀的千里之隔,恰似他"南飞异禽"的宦游之身与"白云青岩"的隐逸之心的永恒对峙。

史载卢藏用早年隐居终南而终入庙堂,此际外放蜀中的他,在"京洛风尘"与"褒斜烟露"的意象对举中暗藏玄机。褒斜道作为连接关中与巴蜀的险要栈道,自诸葛亮北伐以来便是文人笔下仕途艰险的象征。诗人以"北游似智"暗用《庄子·逍遥游》北冥之典,既赞友人明智还朝,又自伤如南徙孤禽,在秋山猿吟的凄清中,完成了一场盛唐士人特有的精神仪式:用白云岩酌的隐逸意象,为宦游之志蒙上一层惆怅的诗意。

赏析

此诗以精炼的笔触勾勒出唐代文人送别的典型情境,通过空间对峙与自然意象的铺陈,展现了深沉而克制的离情。首联"京洛风尘远,褒斜烟露深"构建出宏大的地理坐标系,"风尘"与"烟露"的意象对举,既暗示仕途奔波的艰辛(《唐诗鉴赏辞典》评其"以物象喻宦途"),又以朦胧的自然屏障强化了空间阻隔感。学者傅璇琮指出,这种空间书写"将人的命运感投射在山水之间"。

颔联"北游君似智,南飞我异禽"运用双重典故形成智性表达。"北游"暗用《庄子·逍遥游》北冥之喻,赋予行者以鲲鹏般的智慧形象;而"南飞"化用《古诗十九首》"越鸟巢南枝",使留者如失群孤禽。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蒋寅认为,此联"通过动物意象的拟喻,完成了主客身份的精神定位"。

颈联"琴声断"与"猿鸟吟"的听觉意象组合尤见匠心。琴声象征知音之情,其断裂暗示离别;而秋山猿啼则强化了《水经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古典悲凉意境。台湾学者黄永武在《中国诗学》中盛赞此联:"以声音的消逝与回荡,构筑出立体的情感空间。"

尾联"青岩酌"与"白云心"形成物质与精神的微妙对照。青岩上的饯别酒,实写离别场景;而"白云心"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既表达对友人随缘自适的期许,又暗含自身对隐逸的向往。古典文学专家袁行霈点评此联:"将具象的离别升华为超越性的精神对话,体现了盛唐送别诗特有的旷达气质。"

全诗在情感表达上遵循"哀而不伤"的儒家诗教,以自然意象为情感载体,通过烟露、飞禽、琴音等意象群的有机组合,形成含蓄深婉的抒情风格。日本汉学家川合康三在《终南山的变容》中特别提及此诗:"唐代诗人的空间意识在此得到完美呈现——地理距离转化为心理距离,最终升华为审美距离。"

点评

此诗以清峻之笔写离情,可谓"骨气端翔,音情顿挫"(殷璠《河岳英灵集》评卢照邻语)。"京洛""褒斜"二句,已见沈德潜《唐诗别裁》所谓"对起得势,便觉山川迢递"之妙,将长安至蜀道的空间苍茫感凝练于十字之中。

颔联用典无痕,钱钟书《谈艺录》曾指出:"'北游似智'暗用《庄子·逍遥游》北冥之喻,'南飞异禽'反借陆机《赴洛道中》'仰瞻凌霄禽'之意,使事如水中着盐"。诗人以鲲鹏喻友,自比失群孤鸟,对照间顿生"天地一逆旅"的苍茫。

颈联琴断猿吟之景,王夫之《唐诗评选》赞为"音响与哀情相赴,自然动人"。秋山猿鸟既是实景,又暗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古意,令别绪具象可感。

结句"青岩酌""白云心",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评曰:"化用陶潜'云无心以出岫'与谢朓'琴酌开风襟',而自成高格。青白映照间,既见岩壑之志,复显云霞之思,把盛唐山水送别诗的空明境界推向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