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春日洛阳城侍宴

2025年07月05日

南山开宝历,北渚对芳蹊。的历风梅度,参差露草低。
尧樽临上席,舜乐下前溪。任重由来醉,乘酣志转迷。

姚崇

译文

南山开宝历,北渚对芳蹊。
南山上开启了盛世华章,北岸水边正对着花香小径。
的历风梅度,参差露草低。
梅花在风中轻盈飘落,带露的野草参差低垂。
尧樽临上席,舜乐下前溪。
如尧帝般的酒杯摆上宴席,似舜帝时的乐曲流淌过溪前。
任重由来醉,乘酣志转迷。
身负重任自古易醉,趁着酒兴豪情却转成迷惘。

词语注释

宝历:指盛世年号,喻指昌隆的时代。
芳蹊(xī):飘香的小路。
的历(dí lì):明亮、鲜明貌,此处形容梅花明艳。
参差(cēn cī):高低不齐的样子。
尧樽(yáo zūn):尧帝的酒器,喻指御赐美酒。
舜乐(shùn yuè):舜帝时的乐曲,喻指宫廷雅乐。

创作背景

春日洛阳城侍宴创作背景

东风拂过神都的朱甍碧瓦,洛阳城正沐浴在开元盛世的流光之中。这座被武则天称为"紫微宫"的东都,此刻正以牡丹为佩、洛水为带,等待着一次载入《全唐诗》卷96的御宴雅集。

一、上阳春色里的政治图景

时值玄宗开元年间,大明宫的晨钟尚未惊醒长安的梦境,而洛阳上阳宫已张开了缀满珠玑的屏风。应制诗人们手持象牙笏板,在《新唐书·礼乐志》记载的"大酺三日"盛典中,看见女官们以金盘传送着岭南的荔枝。沈佺期笔下"的历风梅度"的疏影,实则是太初宫前九枝灯在晨曦中的隐喻——那参差低垂的露草,恰似三省六部官员们躬身时晃动的玉珂。

二、舜乐尧樽的盛世修辞

当青铜爵中泛起琥珀光,《旧唐书·音乐志》中那套由玄宗亲制的《龙池乐》正越过龙鳞渠。诗人以"尧樽临上席"的典故,暗合《唐会要》记载的"天授二年,武则天置酒洛城殿"的旧事。此刻的九酝浆里,既沉淀着贞观之治的清明,又漂浮着武周革命的落英,恰似"舜乐下前溪"的流水,将《河图》《洛书》的传说与当代的《秦王破阵乐》糅合成新的乐章。

三、醉眼迷离的仕途隐喻

尾联"任重由来醉"暗藏《诗经·小雅·北山》"或湛乐饮酒"的变奏。据《资治通鉴》载,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罢相事件后,洛阳侍宴的应制诗往往在醺然笔墨间寄托着微妙心绪。那看似写宴饮沉醉的"乘酣志转迷",实则是用《楚辞·招魂》的"娱酒不废,沉日夜些"句式,在描金屏风上留下了一道欲说还休的墨痕——就像牡丹花瓣边缘那圈若有若无的紫晕,见证着盛唐气象里所有明媚的忧伤。

赏析

春日的洛阳城在诗人笔下宛如一幅金碧辉煌的工笔画卷。开篇"南山开宝历,北渚对芳蹊"以对仗工整的笔法展开时空画卷,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指出,这里的"宝历"暗喻盛世年号,"芳蹊"则化用曹植《公宴诗》中"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的雅集意象,将宴会置于天人相应的宏大背景中。

风中的梅枝与带露的春草构成精妙的动态对偶。"的历风梅度"中"的历"二字尤为传神,宋代词学家张炎在《词源》中盛赞此语"状梅影如碎玉玲珑",而"参差露草低"则令人想起《诗经·小雅》"湛湛露斯,在彼丰草"的古老意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蒋寅认为,这两句"以微观视角捕捉春光的颤动,在工整对仗中见出自然的呼吸"。

宴饮场景的描写更显皇家气派。"尧樽""舜乐"的典故运用,被《唐诗鉴赏辞典》评为"以古圣王喻今朝,既合侍宴主题,又不露谀颂之痕"。其中"下前溪"三字尤具神韵,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解读为"仙乐自天而降,随洛水潺湲流淌"的通感手法。

尾联"任重由来醉,乘酣志转迷"看似写醉态,实则暗含深意。北京大学袁行霈教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揭示:"诗人以醉态写清醒,用'志迷'反衬对社稷的牵挂,与李白'自称臣是酒中仙'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唐代侍宴诗"颂而不谄,美而不媚"的典范。

点评

名家点评

洛阳春日,宴饮之乐,诗人以清丽之笔,绘就一幅盛世行乐图。此诗气韵流动,如"的历风梅度,参差露草低"二句,风致嫣然,令人想见当时光景。梅度风前,草低露下,着一"的历"字、"参差"字,便觉春光骀荡,如在目前。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此诗云:"'尧樽''舜乐',典重而不板滞,末联'任重由来醉,乘酣志转迷',尤见诗人忠爱之忱,以醉态写忠心,妙在含蓄。"此论可谓深得诗心。诗人侍宴之际,非徒写宴饮之乐,而暗含致君尧舜之思,"任重"二字,尤见其怀抱。

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则谓:"'南山'二句,起得庄雅,'风梅''露草'一联,秀色可餐。通篇气度雍容,的是应制佳作。"诗中"开宝历"对"对芳蹊",既见典重,复饶情韵,的是初唐气象。

末联"乘酣志转迷"五字,最耐寻味。醉眼迷离之际,而志转迷茫,似醉非醉之间,自有一段难以言说的衷曲。诗人不言其志,而志在其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