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侍宴咏石榴创作背景
唐贞观年间,西域进贡石榴树苗,太宗命植于禁苑。时孔绍安以文才侍宴,见庭中石榴花开迟暮,不及春芳,感己身世,遂赋此诗。
石榴本产波斯,张骞通西域时携归中原,故有"移根逐汉臣"之典。诗人借物抒怀,以"来时晚"自喻——隋旧臣入唐新朝,虽蒙太宗征召,终觉际遇迟暮,如夏花错过春时。
"不及春"三字尤见匠心:既写石榴花期在端午前后,暗合侍宴时节;又叹仕途机缘,恰似这异域嘉木,纵得移植天家,终非春风第一枝。史载孔绍安卒于贞观初年,此诗或成其绝笔,迟暮之悲遂成谶语。
唐人咏物,常于纤秾处见沧桑。一株石榴,绾合丝路往事与士人命运,使西域长风与中原庭树,俱在五言绝句中低徊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