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邺城,铜雀台畔的柳絮纷扬如雪,而那个曾以惊鸿舞姿倾倒众生的倩影,已随建安风骨一同零落成尘。宋之问提笔写下《伤曹娘二首》时,笔尖凝结着整个盛唐对魏晋风流的怅惘回眸。
曹娘,这位曹魏时期的传奇舞伎,其生平在《乐府杂录》中仅存"善翘袖折腰之舞"的残句。然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典故背后,实则是建安文人群体对乐舞艺术的极致追求。当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下"明星荧荧,开妆镜也"时,或许不曾想到,早在他四百年前的曹娘,已用生命诠释了"鸾死镜台空"的宿命——据《邺中记》载,曹操每登铜雀台,"辄使伎人歌舞其上",而曹娘正是其中最为璀璨的星辰。
第二首"河伯怜娇态"之句,暗合《史记·滑稽列传》中河伯娶妇的古老悲剧。宋之问将舞伎比作被黄河吞噬的少女,实为对权力游戏的尖锐讽喻。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记载,安史之乱后,教坊伎人"多没于水",诗人笔下的"莫弄黄河水",既是对红颜薄命的哀叹,更是对动荡时局的隐忧。那袭沾染脂粉的舞衣,遂成为盛唐气象消逝的隐喻,在历史的长风中猎猎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