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咏省壁画鹤

2025年07月05日

粉壁图仙鹤,昂藏真气多。
鶱飞竟不去,当是恋恩波。

之问

译文

粉壁图仙鹤
雪白的墙壁上画着仙鹤
昂藏真气多
它昂首挺立,神采非凡
鶱飞竟不去
展翅欲飞却终究没有离去
当是恋恩波
想必是留恋这恩泽的庇护

词语注释

昂藏(áng cáng):形容气度轩昂,神采飞扬。
鶱飞(xiān fēi):展翅高飞。
恩波:比喻恩泽,如同滋润万物的水波。

创作背景

暮春的宫墙内,新绘的丹青犹带松烟气息。省中画师以吴道子笔意勾勒的这双白鹤,雪羽朱冠,昂首立于粉壁之上,似要破壁而出。时值开元二十三年,张九龄拜相未久,中书省廊庑间新饰的壁画,恰成为盛唐气象的微妙注脚。

画中鹤的昂藏之姿,暗合着宰相胸中丘壑。九龄常于政事堂理罢奏章,独对壁画沉吟。岭南出身的他,比旁人更懂禽鸟的孤高——那鹤足胫的弧度,分明是曲江畔白鹤潭的遗韵。史载九龄"每见朝会,举止谡谡如鹤",画师或许正是捕捉了这般神采。

"鶱飞竟不去"的深意,藏在开元中期的政治风云里。彼时玄宗渐疏谏臣,九龄却如鹤立鸡群,屡谏安禄山不可赦、牛仙客不可相。壁画完成的第三年,他终被贬荆州,鹤影空留省壁。后世方悟,这"恋恩波"三字,原是诗人对明君的最后期待,如同白鹤眷恋着曾照影的清波。

赏析

诗人以白壁上的鹤画为媒介,展开了一场精神与艺术的对话。首句"粉壁图仙鹤"平实入题,却暗藏玄机——雪白墙壁与丹青鹤影构成色彩上的纯粹对比,恰如《唐诗鉴赏辞典》所言:"素壁为宣,墨鹤为魂,营造出虚实相生的美学空间"。

"昂藏真气多"五字堪称诗眼。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特别指出:"'昂藏'二字不仅状其颈项高昂之态,更赋予画鹤以士大夫的嶙峋风骨"。这种拟人化处理使静态壁画陡然生动,与李白"丹青能令丑者妍"的艺论遥相呼应。

颈联的戏剧性转折最耐寻味。"鶱飞竟不去"的悬疑设置,引出了"当是恋恩波"的妙解。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激赏此句:"将物理空间的限制,转化为情感维度的羁绊,使皇恩浩荡的主题自然流露而不显媚俗"。画鹤不飞的非现实场景,反而成为歌颂圣德的最佳载体。

全诗在艺术表现上暗合"神韵派"要旨。正如王士禛《带经堂诗话》所推崇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诗人通过画鹤的意象群——粉壁、昂藏姿态、欲飞还留的瞬间,构建出多层意蕴:既是赞画师妙笔生花,亦是喻君子气节,更是对太平盛世的诗意礼赞。这种"意象三叠"的手法,在盛唐题画诗中独树一帜。

末句的"恩波"意象尤其值得玩味。学者葛晓音在《八代诗史》中分析道:"以水波喻皇恩,既延续了《诗经》'沔彼流水,朝宗于海'的比兴传统,又通过'恋'字使抽象的政治伦理具象化为动人的情感画面"。这种将政治话语转化为审美表达的能力,正是盛唐诗人特有的艺术智慧。

点评

名家点评

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有云:"壁上画鹤,能令真鹤徘徊不去,此乃神妙之极。"今观此诗,不独画鹤通灵,更见诗人以精微笔法,将丹青妙品与天地真气融为一体。

"粉壁图仙鹤"五字,如揭轻纱见月,清冷透亮。东坡居士尝言:"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此壁间鹤影,虽出人工,却得天然之趣。

"昂藏真气多"句,令我想起米芾《画史》评顾恺之:"笔意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画家以墨传神,诗人以字摄魄,二者皆在"真气"二字中流转。

后二句"鶱飞竟不去,当是恋恩波",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批注:"从画外生意,得温柔敦厚之旨。"画鹤本无飞意,诗人偏道其"不去",更赋予"恋恩"之人文情怀,此正合王渔洋所谓"神韵说"——以有限笔墨,生无限遥思。

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有境界之说,此诗由实入虚,由物及人,恰是"无我之境"的绝妙体现。壁上鹤影与诗中情思交相辉映,使人不觉分不清是鹤恋恩波,还是人慕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