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泽畔的烟岚渐起,盛唐的诗笔正蘸着巴山夜雨的清光。这首《赋得巫山雨》的诞生,恰似神女峰头偶然飘落的一片云霓,将楚襄王与巫山神女的古老传说,化作了律诗中的惊雷闪电。
千年传说的诗性复活
宋玉《高唐赋》中"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意象,在初唐宫廷诗人的笔下完成了格律化的蜕变。沈佺期作为律诗定型的关键人物,其"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的工对,既延续了齐梁宫体诗的绮丽,又以"霁云无处所"的苍茫意境,暗合了诗人贬谪驩州时的心境。考《全唐诗》卷九十六,此诗或作沈佺期《巫山高》,正是初唐诗人竞相拟作乐府旧题的明证。
三峡光影的律诗实验
"裴回作行雨"的婉转笔致,实则是初唐诗坛对六朝对偶艺术的精研。杜审言、宋之问等诗人的同题创作,构成了一场以巫山云雨为题的诗歌竞技。而"台馆晓苍苍"的结句,隐约可见盛唐气象的雏形——那些被晨雾笼罩的亭台楼阁,恰似格律诗在定型前夕的朦胧之美。
历史烟雨中的双重投影
《唐诗纪事》载此诗创作于沈佺期流放途中的说法,为"雷声峡外长"的意象平添了谪宦之悲。当巫山云雾与诗人命运在七十字中交织,宋玉笔下的云雨传说,终在唐代格律的陶铸中,获得了穿越时空的永恒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