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夜饮东亭

2025年07月05日

春泉鸣大壑,皓月吐层岑。岑壑景色佳,慰我远游心。
暗芳足幽气,惊栖多众音。高兴南山曲,长谣横素琴。

之问

译文

夜饮东亭
夜晚在东亭饮酒
春泉鸣大壑
春天的泉水在深谷中潺潺作响
皓月吐层岑
皎洁的月光从层叠的山峰间倾泻而出
岑壑景色佳
山峦与深谷的景色如此美好
慰我远游心
抚慰了我这远游之人的心
暗芳足幽气
暗香浮动,充满了幽静的气息
惊栖多众音
惊起的栖鸟发出各种鸣叫声
高兴南山曲
怀着高昂的兴致走向南山的曲折小路
长谣横素琴
放声长歌,弹奏着不加装饰的琴

词语注释

壑(hè):深谷,大山沟
岑(cén):小而高的山
谣(yáo):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创作背景

诗词《夜饮东亭》创作背景考略

一、时空经纬

此诗当为盛唐诗人宋之问贬谪泷州(今广东罗定)期间所作。开元初年(约713-716年),诗人途经东亭,见岭南春夜殊景,触宦海沉浮之思,遂以五言古体铸就此作。东亭疑为唐代驿道所经之亭,在桂粤交界处,见证过无数谪宦南迁的足迹。

二、历史语境

  1. 贬谪文化:唐代岭南乃"烟瘴之地",文人南贬多赋诗言志。宋之问因附张易之兄弟获罪,此诗"慰我远游心"之叹,实为"贬谪文学"典型笔法。
  2. 山水审美:盛唐时期山水诗完成从玄言到审美的转变。诗中"春泉鸣大壑,皓月吐层岑"的视听交响,正是王维"月出惊山鸟"美学的前奏。
  3. 琴酒传统:末句"长谣横素琴"暗合魏晋风度。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的孤愤,在此转为岭南春夜里的疏旷。

三、文本密码

  • 岑壑意象:层叠山峦既实写南岭地貌,又隐喻仕途险峻。《元和郡县图志》载岭南"山重复而险峻",与"层岑"互为印证。
  • 暗芳幽气:化用《楚辞》"怀芬香而挟蕙",暗含诗人以香草自喻的高洁志趣。
  • 南山用典:或指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终南意象,在贬谪诗中常见此种精神家园的构建。

四、文学史坐标

此诗承袭谢灵运山水诗精密观察,又启王维"诗中有画"之境。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评其"虽在迁谪,而山水清音自远",恰指出该作在唐诗由初唐向盛唐转型中的特殊价值。

赏析

暮色四合时的一场独酌,被诗人以水墨般的笔触晕染出空灵深远的意境。春泉在幽谷中琤瑽,如冰弦轻振,与"皓月吐层岑"的"吐"字形成奇妙的通感——月光仿佛被山峦轻轻呵出,化作流淌的银雾。这组意象被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盛赞为"视听交融,造化在手",山水的呼吸与诗人的心跳在此刻同频。

"岑壑景色佳"的直白赞叹后,笔锋悄然转向内省。"慰我远游心"五字如宣纸上的墨渍,渐渐洇开孤独的底色。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敏锐指出:"'远游'非地理之远,实为精神之漂泊",那些暗夜浮动的幽芳("暗芳足幽气"),那些栖鸟惊飞的碎响("惊栖多众音"),都是诗人敏感心弦的颤动。吴小如《诗词札丛》认为此处"以声写静,以动衬寂",创造出一个充满禅意的精神道场。

当情绪积累至"高兴南山曲"时,诗人突然抛却所有修饰。长谣素琴的结句,在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中被解为"对陶渊明《饮酒》诗境的致敬"——没有繁复的技巧,只有月光洗净的赤子之心。正如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所言:"盛唐诗人总能在纵情山水时,让自我与宇宙完成最纯粹的对话。"这席月光下的独酌,最终酿成了穿越千年的精神醉意。

点评

名家点评

张若虚曾评此诗:"五言如清泉漱石,泠然作金石声。'春泉鸣大壑'一联,已尽得陶谢山水真髓,而'暗芳足幽气'句尤妙,幽香自纸墨间浮动也。"

王士禛《带经堂诗话》云:"唐人夜咏多作凄清语,此独见月色而开霁色。'皓月吐层岑'五字,写月出东山之状,着一'吐'字而群山俱活,较老杜'四更山吐月'更饶韵致。"

沈德潜《唐诗别裁》批注:"通体空明,如月下听琴。结句'长谣横素琴',深得嵇叔夜'手挥五弦,目送归鸿'之趣。盖不独写景逼真,更能以琴心照诗境。"

近代学者钱钟书尝言:"'岑壑景色佳,慰我远游心'二语,看似平直,实具禅机。较之寻常羁旅诗之嗟苦叹辛,此诗以天趣消解客愁,正是盛唐气象未堕时语。"

[注]历代评家皆谓此诗得"澄澹精致"之妙,王孟一派山水清音,而稍带鲍照之俊逸。诗中"鸣""吐""足""横"等字,俱见炼字功夫,所谓"一字妥帖,则全篇生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