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浑山庄的创作背景
唐开元年间,宋之问因依附张易之兄弟而获罪,被贬泷州参军。后逃归洛阳,隐居陆浑山。此诗便作于这一时期,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宦海浮沉的厌倦和对山林隐逸的向往。
陆浑山位于洛阳西南,伊水之滨,山色空蒙,林泉清幽。宋之问在此筑有别业,远离朝堂纷争,终日与岩耕野老为伴,看花采药,听山鸟啼鸣。诗中"归来物外情"一句,正道出他脱离尘网、回归自然的解脱之感。"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的闲适,与昔日"近乡情更怯"的惶惑形成鲜明对比。
此时的唐王朝虽正值开元盛世,但宫廷斗争从未停歇。宋之问历经武后、中宗两朝政治漩涡,最终选择在陆浑山的烟霞中寻求慰藉。然而这份宁静并未持续太久——他终究难逃政治清算,被赐死桂州。这首《陆浑山庄》便成了他生命末期的一曲清音,犹如山间薄雾,短暂却澄澈。
"去去独吾乐"的独白里,藏着盛唐文人特有的矛盾:既渴望建功立业,又向往林泉高致。而历史留给宋之问的,终究是一声长叹,半山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