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奉和幸神皋亭应制创作背景
开元十三年(725年)冬,唐玄宗东封泰山礼成后,率文武百官驻跸于汴州神皋亭。时值盛世,天子以封禅昭告天地之功,群臣竞献颂章以彰圣德。张说作为开元名相,奉诏应制此诗,以"清跸喧黄道"开篇,实录帝王仪仗之盛——黄道铺锦,紫宸降驾,霜戈映日如凝寒光,云管奏乐若化阳春。
诗中"台古全疑汉,林馀半识秦"暗藏深意。神皋亭相传为秦汉旧迹,然玄宗朝新建之亭台穷极壮丽,反令古人遗迹黯然失色。此联既应制颂新,又暗合玄宗以"超秦汉"自期的政治抱负。后段"昔恃山河险,今依道德淳"更见匠心,将封禅意义从传统的地理险固,升华至"以德治国"的儒家理想,与玄宗《纪泰山铭》中"道在观政,名非从欲"的执政宣言遥相呼应。
末联"多惭献嘉颂"虽是应制诗程式化的谦辞,然"空累属车尘"五字,却在不经意间留下历史真实的剪影——那跟随帝王属车扬起的尘埃里,既有开元盛世的恢弘气象,也隐约可见文人以诗赋侍君的微妙心境。此诗今存《全唐诗》卷八十八,堪称盛唐应制诗中"庄严不失灵动,颂圣而见格调"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