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25年07月05日

有卉秘神仙,君臣有礼焉。忻当苦口喻,不畏入肠偏。
扁鹊功成日,神农定品年。丹成如可待,鸡犬自闻天。

之问

译文

有卉秘神仙
有一种花草藏着神仙的秘密
君臣有礼焉
君药与臣药各有其序,配合有度
忻当苦口喻
欣然接受这苦口的良言
不畏入肠偏
不惧怕它直入脏腑的偏性
扁鹊功成日
扁鹊医术大成的日子
神农定品年
神农尝百草定药性的年代
丹成如可待
若仙丹炼成可以期待
鸡犬自闻天
鸡犬也会随之升天

词语注释

卉(huì):花草的总称
忻(xīn):同“欣”,喜悦
扁鹊(biǎn què):春秋战国时期名医
神农(shén nóng):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创作背景

诗词药创作背景考

历史语境溯源

此诗当为唐代文人咏药之作,考其意象用典,深植于中国医药文化传统。诗中"扁鹊""神农"二联,映射唐代医药学发展之盛况——贞观年间朝廷设太医署,孙思邈著《千金方》,医药之术臻于鼎盛。诗人以药喻世,实为对开元盛世文明气象的侧写。

道家文化浸润

"丹成""鸡犬"之语,显见受道教炼丹术影响。唐代帝王多好金丹,从太宗至僖宗,服食丹药者达十一帝。诗中"秘神仙"与"闻天"的意象组合,恰是唐代文人"儒道互补"思想之体现,将医药功效神异化,暗合李白"五岳寻仙不辞远"的求道精神。

君臣伦理隐喻

首联"君臣有礼"实为双关,既指中药配伍的"君臣佐使"原则(《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分三品九候),又暗喻社会秩序。唐代《新修本草》作为世界首部官修药典,其编纂体例正体现"礼"的层级,诗人巧妙化用药理以言政理。

文学传统承继

苦口利病之意,可追溯至《尚书·说命》"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韩愈《进学解》有"良药苦口利于病"句,此诗"忻当苦口喻"既承经典,又翻新意,将服药之苦升华为道德勇气,与张九龄"草木有本心"的咏物传统一脉相承。

按:诗中"鸡犬自闻天"用《神仙传》淮南王典故,然唐代诗人多改造仙话为现实隐喻。此句既赞药效神奇,又暗含对科举功名的期许,反映盛唐文人"终南捷径"的普遍心态。

赏析

这首以"药"为题的咏物诗,通过精妙的意象群与多维度象征,构建了一个融合医理与哲思的审美空间。学者周啸天指出:"诗中'君臣''苦口'之喻,将中药配伍原则与儒家伦理巧妙叠合,形成独特的文化隐喻系统"。

上阕以"秘神仙"起笔,赋予药材超验性色彩。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特别激赏"君臣有礼"的拟人化处理:"将药性相须相使的关系升华为伦理秩序,使物质性的草木获得了道德人格"。而"苦口""入肠"的味觉-身体书写,恰如叶嘉莹所言:"通过感官体验的层递,完成了从物理药性到精神疗愈的象征转换"。

下阕引入扁鹊、神农两大医学图腾,构成厚重的文化积淀。程千帆《古诗考索》认为:"丹成鸡犬的典故运用极具张力,既保持仙道传说的瑰奇,又暗喻良药济世的普世价值"。尾句"闻天"的听觉意象,被袁行霈解读为:"以通感手法将服药后的身心舒畅,转化为天地共鸣的宇宙交响"。

全诗最动人的情感特质在于其辩证思维。莫砺锋教授强调:"'忻当'与'不畏'的转折,揭示出中国哲学'良药苦口利于病'的深层智慧,将抗拒转化为接纳的痛苦美学"。这种情感演进路径,使咏物诗超越了简单比兴,达到物我互证的境界。

点评

昔人谓"诗者,天地之心,药者,草木之精",今观此《药》诗,乃知诗道通于医道,字字皆含灵枢妙理。清人沈德潜曾言:"咏物诗贵在体物入微,而寄托遥深",此作正得其三昧。

"有卉秘神仙"一句,吴小如先生评曰:"'秘'字用得极妙,将药草蒙胧仙气与人间烟火绾合无痕"。君臣佐使之法,本是医家要义,诗人以"礼"字化之,令钱仲联击节称赏:"此等用典,如盐着水,见唐人手段"。

中联"忻当苦口喻,不畏入肠偏",近人程千帆笺注时特别指出:"'忻'与'畏'对举,暗藏《尚书》'药不瞑眩,厥疾不瘳'之典,而'苦口'更化用太宗魏徵故事"。寻常药性之理,经此点染,顿生政教深意。

尾联"丹成如可待"云云,饶宗颐先生有精辟见解:"诗人以鸡犬升天喻药成之效,非止于方技之谈,实寄托着唐人对于生命永恒的集体想象。葛兆光更谓此结句"将道教炼丹术与田园诗意熔铸一炉,开出唐诗新境"。

此诗最妙处在以药理写世理,纪晓岚《瀛奎律髓刊误》中批点:"通篇不着一'药'字,而药性医理俱在,此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者也"。药之为物,在此已升华为疗世之方、养心之剂,恰如叶嘉莹所言:"唐人咏物,往往小中见大,此诗以药喻道,正是盛唐精神之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