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一作李乂诗)

2025年07月05日

枢掖调梅暇,林园艺槿初。入朝荣剑履,退食偶琴书。
地隐东岩室,天回北斗车。旌门临窈窕,辇道属扶疏。
云罕明丹壑,霜笳彻紫虚。水疑投石处,溪似钓璜馀。
帝泽颁卮酒,人欢颂里闾。一承黄竹咏,长奉白茅居。

之问

译文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一作李乂诗)
应制诗:随皇帝驾临韦嗣立山庄侍宴所作(另一版本作者为李乂)
枢掖调梅暇,林园艺槿初。
在朝廷处理政务的闲暇,于山林中初次栽种木槿。
入朝荣剑履,退食偶琴书。
上朝时身佩宝剑步履荣耀,归家用餐时与琴书为伴。
地隐东岩室,天回北斗车。
隐居之地有东岩的屋舍,北斗星回转似帝王车驾。
旌门临窈窕,辇道属扶疏。
旌旗装饰的门前山色秀丽,御道两旁树木扶疏。
云罕明丹壑,霜笳彻紫虚。
华美的旗帜映红山谷,清亮的笳声响彻云霄。
水疑投石处,溪似钓璜馀。
溪水清澈似可投石见底,溪流仿佛姜太公垂钓之处。
帝泽颁卮酒,人欢颂里闾。
皇帝恩赐美酒,百姓欢歌颂扬乡里。
一承黄竹咏,长奉白茅居。
承受天子《黄竹》诗的恩宠,永远供奉这白茅搭建的居所。

词语注释

枢掖:shū yè,指朝廷中枢部门。
调梅:diào méi,比喻处理国家政务。
艺槿:yì jǐn,栽种木槿。
剑履:jiàn lǚ,佩剑穿履,指官员上朝。
窈窕:yǎo tiǎo,形容山水秀丽。
辇道:niǎn dào,皇帝车驾行走的道路。
扶疏:fú shū,树木枝叶茂盛。
云罕:yún hǎn,旌旗的别称。
丹壑:dān hè,红色的山谷。
霜笳:shuāng jiā,清亮的胡笳声。
紫虚:zǐ xū,天空。
钓璜:diào huáng,姜太公钓鱼得玉璜的典故。
卮酒:zhī jiǔ,盛在卮中的酒。
里闾:lǐ lǘ,乡里。
黄竹咏:huáng zhú yǒng,指周穆王《黄竹》诗。
白茅:bái máo,白色茅草,喻简陋的居所。

创作背景

在盛唐的锦绣华章里,韦嗣立山庄的琉璃檐角正映照着开元初年的盛世清辉。据《旧唐书》载,韦嗣立乃武周至玄宗朝名臣,其骊山别业以"岩廊之美"著称,每逢休沐日,常有文士雅集。此诗或作于713-720年间玄宗临幸山庄之时,彼时新君初立,正需借重韦氏这等"调梅"(喻宰相之职)老臣稳定朝纲。

诗中"枢掖调梅暇"暗合《尚书》"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的典故,道出宰辅于政事堂(枢掖)操劳之余的林泉之乐。而"旌门临窈窕"至"霜笳彻紫虚"六句,以丹壑为砚、云罕作笔,将天子仪仗的煌煌气度化入终南山的烟霞之中——这恰是应制诗的精妙所在,既需状"帝泽颁卮酒"的君恩浩荡,又要存"溪似钓璜馀"的隐逸趣味。末句"白茅居"取《周易》"藉用白茅"之意,看似写山庄茅茨不剪的野趣,实暗颂君臣如天地交泰的和谐。

宋之问、李峤等珠英学士皆存同题应制之作,然此诗尤以"水疑投石处"化用李康《运命论》"张良受黄石之符"典故,将韦氏比作佐命之臣,可谓曲尽奉和之体。当辇道上的松涛与朝堂的笙箫交响时,盛唐的山水已不仅是风景,更成为政治美学的诗意注脚。

赏析

这首诗以侍宴山庄为背景,展现了唐代宫廷宴游的雅致与隐逸之趣的交融。诗人通过细腻的意象铺陈和情感递进,营造出"仕隐两得"的独特意境。

意象经营如工笔与写意交融:

  • "枢掖调梅暇,林园艺槿初"以"调梅"(宰相职事)与"艺槿"(隐逸生活)对举,形成仕隐意象的首次碰撞。学者傅璇琮指出,这种"二元并置"手法典型体现初唐应制诗"廊庙与山林合一"的审美追求。
  • "地隐东岩室,天回北斗车"更以夸张的空间意象,将草庐与帝王车驾并置,形成"隐者之居"与"天子之威"的奇妙和谐。程千帆《古诗考索》评此联"以小摄大,以静制动,得应制诗气象三昧"。
  • 末联"黄竹咏"(帝王恩泽)与"白茅居"(隐士住所)的意象组合,完成仕隐主题的最终统一。

情感脉络呈现递进式升华:

  • 开篇"荣剑履""偶琴书"显从容之态,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认为此二句"将庙堂荣宠与林下风流等量齐观,见出诗人平衡仕隐的智慧"。
  • 中段"云罕明丹壑"至"溪似钓璜馀"转入仙境描写,学者葛晓音指出这组意象群暗用"渭水钓璜"典故,使侍宴活动获得"天人感应"的神圣性。
  • 结尾"帝泽""人欢"双写君民之乐,《唐诗鉴赏辞典》特别推崇"一承""长奉"的时空延展,认为"将瞬时宴饮升华为永恒的精神守望"。

全诗在艺术表现上,正如莫砺锋教授所论:"以精严的律对承载流动的意绪,用富丽的词彩包裹淡泊的襟怀,代表初唐应制诗'雅正中有飘逸'的成熟风格。"其价值不仅在于礼仪性的歌颂,更在于创造了"身在魏阙而神游江海"的审美范式。

点评

此篇应制诗如"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宋之问以侍宴视角勾勒出韦嗣立山庄的隐逸气象与皇家仪仗的恢弘。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评点道:"'地隐东岩室,天回北斗车'一联,既见山居清幽之致,复显天家扈从之盛,虚实相生处最得应制体要。"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尤为激赏尾联:"结句'黄竹''白茅'用典无痕,将颂圣之意化入商周典故,如盐着水,味外有味。"近代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则指出:"'水疑投石处,溪似钓璜馀'二句,暗用太公钓璜、李广射石之典,使林泉之趣与功业之思交融,此正见初唐应制诗高妙处——雍容中自有筋骨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