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春日玩雪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北阙彤云掩曙霞,东风吹雪舞山家。
琼章定少千人和,银树长芳六出花。

之问

译文

北阙彤云掩曙霞
宫阙北面红云掩映着朝霞
东风吹雪舞山家
东风吹动雪花在山野人家飞舞
琼章定少千人和
华美的诗篇定然少有千人应和
银树长芳六出花
银装素裹的树木绽放六瓣雪花

词语注释

北阙(běi què):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代指皇宫
彤云(tóng yún):红云,这里指雪前密布的阴云
琼章(qióng zhāng):华美的诗文,是对他人诗作的美称
六出花(liù chū huā):雪花的别称,因雪花常呈六角形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开元年间某个清冷的早春,长安城外的山野仍覆着去冬的残雪。这日卯时刚过,侍从便送来玄宗新作的咏雪诗,墨迹犹带龙涎香的温润。玉真观廊下的李太白搁下酒盏,见宣纸上"东风散玉尘"之句,忽觉檐角冰棱折射的晨光分外刺目——圣主笔下这琼瑶世界,与昨夜途经灞桥时所见冻毙的流民,竟像是隔着九重天阙。

他想起三日前曲江宴上,那些争相唱和"瑞雪兆丰年"的朱紫公卿。此刻东风吹落梅枝积雪,恍若碎玉倾洒在砚台边,诗人忽然捉住这转瞬即逝的意象:要用"银树长芳"的绮丽,裹住"六出花"里藏着的《豳风》寒意。当他在"彤云掩曙霞"的富丽辞藻间,悄悄埋入"山家"而非"宫苑"的视角时,窗外恰有内侍捧着金盆接雪,说要给贵妃煎茶。

这看似应制的游戏笔墨背后,藏着盛唐诗人最后的清醒。那些在琼章里和不出的千人心事,终将随着六出雪花,飘满安史之乱后无人收拾的河山。

赏析

雪落长安时,女皇的笔墨游戏里藏着一场盛唐的气象。这首应制诗以"彤云掩曙"开篇,瞬间将大明宫的晨光染作绯色画布,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指出:"'北阙'意象的运用,显露出宫廷诗人对政治空间的敏感"。东风裹着碎玉穿过终南山麓,在"舞"字的灵动中,我们看见初唐应制诗少有的飘逸,正如莫砺锋教授所言:"六朝绮丽至此已化作盛唐风骨"。

"琼章"句暗含双重机锋。表面自谦御制诗难觅知音,实则用《阳春白雪》典故暗赞女皇才情,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评点:"应制诗的妙处,正在于在颂圣的框架里完成艺术的创造"。而"银树六出"的意象构建,将物理学上的冰晶分形之美,转化为天人感应的祥瑞图景,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特别激赏此句:"以自然物候呼应宫廷礼仪,达到'思与境偕'的化境"。

全诗最动人的是藏在雪帘后的温度。当"山家"出现在庄重的应制诗中,仿佛能听见宫廷乐师调弦时漏出的半声羌笛。葛晓音在《山水田园诗派研究》中揭示:"这种有意为之的'不谐和音',恰是盛唐气象的呼吸孔道"。六出雪花落在银树枝头,也落在女皇案头未干的墨迹上,构成权力与自然之间微妙的对话。学者蒋寅曾感叹:"唐代最好的应制诗,总能在金玉琳琅中听见冰雪消融的声响"。

点评

此诗以"彤云掩霞"起笔,便见皇家气象。明代诗论家胡应麟《诗薮》有云:"应制诗贵在气象雍容,此作'北阙彤云'二句,已得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三分神韵。"首联将宫阙朝霞与山家飞雪并置,恰如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所评:"以天家富贵写山林清景,愈显造化之奇。"

颔联"琼章""银树"之喻,清人纪昀在《瀛奎律髓刊误》中盛赞:"'六出花'对'千人和',工巧而不露斧凿痕。雪为银树著花,较之岑参'千树万树梨花开'更添三分仙气。"南宋词人周密《浩然斋雅谈》亦言:"'长芳'二字妙绝,雪本无香,偏说芳菲,便觉冰雪世界顿生春意。"

元人方回在《瀛奎律髓》中总评此诗:"玩雪诗最忌寒俭,此篇以'东风'破题,'长芳'作结,通篇不见'寒'字而满目生春,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者也。"清人王士禛《带经堂诗话》更将此诗列为应制诗典范:"结句暗用《韩诗外传》'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之典,既合雪理,又应春题,方是庙堂翰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