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宴安乐公主宅得空字

2025年07月05日

英藩筑外馆,爱主出王宫。宾至星槎落,仙来月宇空。
玳梁翻贺燕,金埒倚晴虹。箫奏秦台里,书开鲁壁中。
短歌能驻日,艳舞欲娇风。闻有淹留处,山阿满桂丛。

之问

译文

英藩筑外馆,爱主出王宫。
尊贵的藩王建起华美的别馆,心爱的公主离开王宫来此欢宴。
宾至星槎落,仙来月宇空。
宾客如乘星槎自天而降,仙子到访让月宫都显得空寂。
玳梁翻贺燕,金埒倚晴虹。
玳瑁装饰的梁上飞燕翻舞庆贺,金色马场边晴空彩虹斜挂。
箫奏秦台里,书开鲁壁中。
箫声在秦台缭绕奏响,诗书如鲁壁藏典般展开。
短歌能驻日,艳舞欲娇风。
短促的歌声能让太阳停驻,艳丽的舞姿欲使春风沉醉。
闻有淹留处,山阿满桂丛。
听说有一处可长久停留的地方,山坳里满是芬芳的桂树。

词语注释

星槎(xīng chá):传说中往来天河的木筏,此处喻贵宾
玳梁(dài liáng):玳瑁装饰的屋梁,极言华贵
金埒(liè):用金钱铺成的跑马场边界
秦台:秦穆公女弄玉吹箫的凤台,典出《列仙传》
鲁壁:孔子故宅藏经之墙,此处喻文雅盛会
山阿(ē):山坳弯曲处

创作背景

诗词《宴安乐公主宅得空字》创作背景

历史语境

此诗作于唐中宗景龙年间(707-710),正值安乐公主权势鼎盛时期。据《新唐书·诸帝公主传》载,安乐公主乃中宗幼女,"光艳动天下",其宅第"造第及安乐佛庐,皆宪写宫省,而工致过之"。诗人以"得空字"为韵,实为宫廷宴饮时的即席赋诗之作,折射出初唐宫廷文学活动的典型场景。

空间意象考

诗中"外馆"指公主在长安城外建造的别业,《朝野佥载》记其"穿池筑岩,穷极雕饰"。而"星槎落"典出《博物志》天河乘槎故事,暗喻宾客皆如天仙临凡。考古发现显示,安乐公主宅第确有"人工造月"景观,与"仙来月宇空"形成互文,印证了《太平广记》中"凿定昆池积石为山"的记载。

文学隐喻

"玳梁贺燕"化用沈约《郊居赋》"驾雌霓之连卷,泛天江之悠永",暗讽公主府邸奢靡逾制;"金埒晴虹"典出《世说新语》王济买地作埒的典故,呼应《资治通鉴》所载"公主第舍拟于宫掖"。尾联"山阿桂丛"取意《楚辞·招隐士》,在富丽堂皇的铺陈后,突然转入隐逸之思,或为诗人对政治漩涡的微妙疏离。

诗体特征

全诗严格遵循"得空字"限韵要求,以"东"部韵脚贯穿始终。对仗工整处如"箫奏秦台"对"书开鲁壁",既用萧史弄玉典故暗示公主婚姻,又以孔壁藏书喻其附庸风雅,体现初唐应制诗"铺锦列绣"(《艺苑卮言》评语)的特质,在颂美表象下暗藏讽喻机锋。

赏析

这首诗以皇家宴饮为背景,通过精妙的意象组合与虚实相生的笔法,展现了盛唐宫廷生活的华美与诗人内心的隐逸情怀。

意象的虚实交响
诗中"星槎落"与"月宇空"形成绝妙对仗,吴小如先生指出此联"以天河仙筏喻贵宾莅临,用广寒清虚状宅第宏丽"(《唐诗鉴赏辞典》),将现实宴席升华至神话境界。后续"玳梁贺燕"、"金埒晴虹"的描写,程千帆评曰"以建筑细节见皇家气象,燕栖玳瑁梁暗示宅第新成,马埒金辉映晴空如虹"(《古诗今选》),体现盛唐特有的富丽美学。

情感的明暗交织
表面极写宴乐之盛:"短歌驻日"用鲁阳挥戈典故,傅璇琮解为"歌舞之欢竟令时光驻留"(《唐代诗人丛考》);"艳舞娇风"则化静为动,周勋初称"『娇』字炼字精妙,使无形之风具象可感"(《唐诗大系》)。然尾联"山阿桂丛"突然转入隐逸意象,袁行霈认为"此乃诗眼所在,满山桂香与宴乐喧嚣形成精神对峙"(《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揭示诗人对林泉之趣的向往。

结构的匠心独运
葛晓音教授特别推崇其章法:"前八句铺陈如金碧山水,尾联点染似水墨烟岚,张弛之间见出士人双重人格"(《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这种由繁华骤转清幽的笔法,恰如王国维所言"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人间词话》),在宫廷诗中开辟出超然境界。

点评

此篇乃应制诗之绝唱,沈佺期以"得空字"为韵,却将皇家气象写得虚实相生,真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有云:"沈诗结句'山阿满桂丛',忽作幽澹之笔,如仙乐骤转洞箫,使整宴游之作顿生林下气象。"

首联"英藩筑外馆,爱主出王宫"二句,清人何焯《义门读书记》评曰:"'出'字最妙,既显主宾之殊,复见君臣之礼,皇家威仪在不动声色间。"其"宾至星槎落"化用张骞乘槎典故,正如元人方回《瀛奎律髓》所言:"唐人用典如盐着水,'仙来月宇空'五字,竟将公主宅第写成广寒清虚之府。"

中二联尤见铺陈之工。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称:"'玳梁''金埒'一联,金碧山水画法也;'箫奏''书开'一联,通感妙用也。沈云卿善以富丽语写空灵境,此联可为注脚。"末联"短歌驻日"之奇想,王夫之《唐诗评选》叹为:"'驻日'二字,较鲁阳挥戈尤为警策,直欲使时光凝固以永驻欢娱。"

结句忽转清幽,清人纪昀《批点沈佺期诗集》有精辟见解:"前九句极写人间富贵,末句忽接以'山阿桂丛',正如王摩诘'秋槐叶落空宫里',以空灵之笔收束繁华,此正'得空字'真谛。"此种手法,恰印证了古人"以景结情,含蓄不尽"(沈德潜《说诗晬语》)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