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送赵六贞固

2025年07月05日

目断南浦云,心醉东郊柳。怨别此何时,春芳来已久。
与君共时物,尽此盈樽酒。始愿今不从,春风恋携手。

之问

译文

目断南浦云
极目远望,南浦的云影渐渐消失
心醉东郊柳
心却沉醉在东郊那片依依杨柳中
怨别此何时
惆怅分别竟在这样美好的时节
春芳来已久
可春天的芬芳已停留了太久太久
与君共时物
曾与你共赏这时节的风物
尽此盈樽酒
此刻且将这满满的酒杯一饮而尽
始愿今不从
当初的愿望终究未能实现
春风恋携手
只有春风依旧眷恋着我们执手相看的时光

词语注释

南浦:泛指送别之地(nán pǔ)
春芳:春天的花草芳香(chūn fāng)
盈樽:满杯的酒(yíng zūn)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暮春的洛水之畔,垂柳蘸波如碧烟浮动,诗人陈子昂独立长亭,望着天际渐远的孤帆,将满腹离思化入《送赵六贞固》的墨痕中。此诗约作于武周天授年间(690—692),正值诗人经历丧父之痛后重返洛阳之际。彼时朝堂风云诡谲,而赵贞固作为陈子昂的莫逆之交,即将赴任远方,二人在东郊践行时的场景,被永远定格在这幅诗意的画卷里。

诗中"目断南浦云"暗用江淹《别赋》"送君南浦"典故,将洛阳郊野的送别场景升华为永恒的文学意象。那沉醉东风的柳色,既是实写唐代折柳送别的风习,又隐喻着诗人对友人如柳丝般缠绵的牵挂。史载赵贞固性刚直而擅星历,与陈子昂同属"方外十友"文人集团,二人常以诗酒论道。当"盈樽酒"映出两张忧时伤世的面容,那些曾许下的"白首同归"始愿,终在女皇临朝的政治寒流中,化作春风里一声微不可闻的叹息。

子昂此作虽承袭六朝送别诗的清丽辞藻,却在"怨别此何时"的诘问中注入初唐文人特有的时空苍茫感。春芳已老而抱负未伸,樽酒未尽而斯人远行,最终落笔于"春风恋携手"的温存想象,恰似他在《感遇》诗中"幽独空林色"的孤高,总以柔婉之语包裹着嶙峋风骨。千年后的我们仍能从这些错金镂彩的文字里,触摸到那个春天潮湿的柳枝,以及盛唐曙光降临前,文人心中明灭不定的星火。

赏析

诗人以极简的笔触勾勒出绵长的离愁,开篇"目断南浦云"便以飘渺的云气为离别蒙上苍茫色调。南浦作为经典送别意象(典出《楚辞·九歌》"送美人兮南浦"),与东郊柔柳形成空间对仗,王尧衢《古唐诗合解》评此联"云去无踪,柳垂有态,一虚一实间尽显徘徊之意"。

"怨别此何时"的诘问将情感推向高潮,"春芳"的繁盛反衬离人心绪,形成强烈反差美。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指出:"'春芳来已久'五字,似怨春光之迟暮,实叹欢聚之短暂,此种矛盾笔法正是子昂(陈子昂)擅场。"樽酒意象的运用暗合《文选》"盈樽酒以叙怀"的典故,使寻常饯别具有了文化纵深感。

末联"始愿今不从"道尽人生常态的遗憾,"春风恋携手"则以拟人手法作结,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盛赞此句:"春风本无情物,着一'恋'字便觉天地含愁,将不可见之情愫具象为可触可感的缠绵。"全诗在"云-柳""酒-风"的意象转换中,完成从视觉到触觉的通感体验,体现了初唐诗歌"气象浑成而情思宛转"的特质(闻一多《唐诗杂论》语)。

点评

此篇《送赵六贞固》以清丽之笔写离情,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目断南浦云"二句,云柳依依,正见别恨之深。刘熙载《艺概》评其"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怨别此何时"之问,将春光与离思相激荡,愈显惆怅。

沈德潜《唐诗别裁》称其"结句尤得风人遗意","春风恋携手"五字,化用《楚辞》"携手兮偕行"而翻出新意。王夫之《姜斋诗话》赞云:"以乐景写哀,其哀倍增",春芳樽酒之乐,反衬"始愿今不从"之悲,深得含蓄三昧。

近代学者钱钟书《谈艺录》独赏其时空处理:"'共时物'而不同赏,此刻之同适成永恒之异",樽酒之"盈"与心愿之"亏"形成微妙对照,可见诗人炼意之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