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洛阳城外,东风骀荡,柳色如烟。诗人宋之问于郑协律的山亭中参与了一场为郑卿饯别的雅宴,此际洛水潺湲,嵩岳隐约,正是唐人最钟情的中原盛景。
考《旧唐书》载,景龙年间宫廷宴游之风极盛,公卿大夫常于私家园林"奏请学士赋诗",而协律郎掌调律吕、监乐仪,多与文士交游。此诗当作于宋之问任鸿胪丞时(708-710年),其"潘园"之典暗用西晋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的意象,实则描绘郑氏山亭的精致——洛水穿园而过,竹径幽深,杨花拂过歌妓的朱楼,恰是盛唐贵族园林"引水筑山,拟东都禁苑"的典型格局。
"同用楼字"的限定,透露出这是场严格遵循"分韵赋诗"规则的文人雅集。唐人饯宴诗常以"骖騑"喻离别(如王勃"骖騑上路"),而宋之问却将离思化入"彩云歌断""兰芳自幽"的朦胧意境,既符合"协律"官职对音律的苛求,又延续了其"含香体素"的诗风。那垂杨轻拂的楼台,遂成为凝固在初唐诗歌向盛唐气象过渡中的一个永恒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