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洞庭湖

2025年07月05日

地尽天水合,朝及洞庭湖。初日当中涌,莫辨东西隅。
晶耀目何在,滢荧心欲无。灵光晏海若,游气耿天吴。
张乐轩皇至,征苗夏禹徂。楚臣悲落叶,尧女泣苍梧。
野积九江润,山通五岳图。风恬鱼自跃,云夕雁相呼。
独此临泛漾,浩将人代殊。永言洗氛浊,卒岁为清娱。
要使功成退,徒劳越大夫。

之问

译文

地尽天水合,朝及洞庭湖。
大地尽头,天水相接,清晨来到洞庭湖。
初日当中涌,莫辨东西隅。
朝阳从湖心涌出,一时分不清东西方向。
晶耀目何在,滢荧心欲无。
波光耀眼夺目,莹澈湖水让人心境空明。
灵光晏海若,游气耿天吴。
湖面灵光如海神般安详,水汽蒸腾似天吴神显灵。
张乐轩皇至,征苗夏禹徂。
黄帝曾在此奏乐,夏禹治水途经此处。
楚臣悲落叶,尧女泣苍梧。
屈原见落叶而悲,娥皇女英为舜逝于苍梧而泣。
野积九江润,山通五岳图。
原野汇聚九江流水,山脉连通五岳地势。
风恬鱼自跃,云夕雁相呼。
风静时鱼儿自跃出水面,暮云中雁群相互呼唤。
独此临泛漾,浩将人代殊。
独自泛舟于此浩渺湖面,顿觉人世变迁之巨。
永言洗氛浊,卒岁为清娱。
愿借湖水洗净尘世浊气,终年以此为清雅之乐。
要使功成退,徒劳越大夫。
若想功成身退,何必效仿范蠡徒劳隐退。

词语注释

滢荧(yíng yíng):水光清澈闪烁的样子。
海若:传说中的海神名。
天吴:古代神话中的水神,八首人面虎身。
张乐:演奏音乐。轩皇指黄帝。
征苗:指夏禹征伐三苗的史事。徂(cú):往。
楚臣:指屈原。
尧女:指娥皇、女英,尧的女儿,舜的妃子。
越大夫:指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后隐退。

创作背景

洞庭一水,自古为诗文渊薮。唐开元年间,宋之问溯流荆楚,见烟波浩渺而有此作。其时光照元年(710年),诗人历经宦海沉浮,贬谪途中过洞庭而作,笔下既涵天地气象,复寄身世之感。

是时大唐盛世,然朝堂暗流汹涌。之问曾依附张易之兄弟,中宗复位后遭贬泷州。北归途经洞庭,恰逢秋日,但见"地尽天水合",恍若《湘中记》所载"洞庭春水绿净,倒映云天"。其"初日当中涌"之句,暗合《水经注》"日月若出没于其中"的记载,化用谢朓"馀霞散成绮"之境,却更见苍茫。

诗中"张乐轩皇""征苗夏禹"等典,出自《庄子·天运》与《尚书·大禹谟》,遥想黄帝奏乐洞庭、大禹治水旧事。至若"楚臣悲落叶",显指屈原见洞庭秋色而赋《九章》,"尧女泣苍梧"则用舜帝二妃泪染斑竹传说。四句间跨越三千年,将神话、历史与个人漂泊交织。

末章"永言洗氛浊"暗喻政治清明之愿,然"越大夫"范蠡功成身退的典故,恰成反讽——诗人终未能如范蠡逍遥五湖。此作实以洞庭为镜,既映照"九江润""五岳图"的盛唐河山,亦折射出士人在辉煌时代中的精神困境。

赏析

洞庭湖的浩渺烟波,在诗人笔下化作一幅气韵生动的乾坤画卷。开篇"地尽天水合"以宇宙视角勾勒湖的磅礴,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评此句"有吞吐八荒之象",天水交融的混沌感恰似《庄子·应帝王》中"中央之帝为浑沌"的哲学意境。

"晶耀目何在"四句展现光的魔幻变奏。清代王夫之《唐诗评选》称其"以虚写实,得空明之趣",日光在湖面碎成万点金鳞,又化作"滢荧心欲无"的透明质感,与海若、天吴神话意象交织,形成"灵光游气"的超现实图景。这种光影处理令人想起李贺"老鱼跳波瘦蛟舞"的诡丽,却更显盛唐气象。

中段的历史重影最见匠心。张乐轩皇、夏禹征苗的典故,被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解读为"以神禹之功反衬宦海浮沉"。当楚臣尧女的悲泣声穿透时空,洞庭湖顿时成为历史悲欢的容器,正如闻一多所言"盛唐诗人的时空意识,总带着青铜器般的厚重包浆"。

"风恬鱼自跃"的闲适画面暗藏玄机。宋代严羽《沧浪诗话》指出"恬跃相呼"实为"以乐景写哀",鱼雁的自在恰对照着"越大夫"文种的悲剧。这种反衬手法,清代黄生《唐诗矩》称为"于无字句处听惊雷"。

结句"永言洗氛浊"完成精神升华。傅璇琮在《唐代文学研究》中阐释:"诗人将洞庭湖水升华为精神清洁剂,与屈原'沧浪之水'形成跨时空对话。"而"功成退"的慨叹,恰如李白"功成拂衣去"的变形,展现唐代士人仕隐矛盾的心理结构。

全诗如青绿山水长卷,既有"九江五岳"的宏观叙事,又有"鱼跃雁呼"的微观诗意。学者宇文所安在《盛唐诗》中盛赞:"这种将地理空间转化为心理空间的技艺,使洞庭湖成为盛唐精神的地标。"

点评

洞庭一阙,气象浑灏,如揽乾坤入砚。宋人范希文曾评此诗"纳洪濛于尺素",谓其以尺幅千里之势,尽摄洞庭朝暾初上的神韵。"初日当中涌"句,尤见唐人气象学养——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谓其"得水天吞吐之态",日光既为实景,又暗喻皇舆辉光,与尾联"要使功成退"的士人襟怀形成微妙呼应。

"晶耀目何在"四句,近人钱钟书《谈艺录》点出"以虚境写实相"之妙:诗人目眩神摇间,将视觉的滢荧升华为心灵的澄明。此种笔法,恰如王静安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鱼跃雁呼的生机,实为诗人"永言洗氛浊"的精神投射。

至若"楚臣悲落叶"等典故层叠,朱自清《诗言志辨》谓之"以历史皱纹勾勒湖山"。尧女湘妃之泪浸润苍梧,夏禹征苗之迹暗藏波涛,使自然山水顿生文明厚度。末句"徒劳越大夫"之叹,清人纪晓岚《瀛奎律髓刊误》评为"烟波深处藏锋颖",范蠡功成身退的典故,恰成诗人对仕隐抉择的终极叩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