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自衡阳至韶州谒能禅师

2025年07月05日

谪居窜炎壑,孤帆淼不系。别家万里馀,流目三春际。
猿啼山馆晓,虹饮江皋霁。湘岸竹泉幽,衡峰石囷闭。
岭嶂穷攀越,风涛极沿济。吾师在韶阳,欣此得躬诣。
洗虑宾空寂,焚香结精誓。愿以有漏躯,聿薰无生慧。
物用益冲旷,心源日闲细。伊我获此途,游道回晚计。
宗师信舍法,摈落文史艺。坐禅罗浮中,寻异穷海裔。
何辞御魑魅,自可乘炎疠。回首望旧乡,云林浩亏蔽。
不作离别苦,归期多年岁。

之问

译文

谪居窜炎壑,孤帆淼不系。
贬谪漂泊在炎热的山谷,孤舟漂泊无依无靠。
别家万里馀,流目三春际。
离家万里之遥,目光流转已是三春时节。
猿啼山馆晓,虹饮江皋霁。
清晨山间驿馆猿声啼鸣,雨后江畔彩虹悬挂。
湘岸竹泉幽,衡峰石囷闭。
湘江岸边的竹林泉水幽静,衡山山峰如石仓紧闭。
岭嶂穷攀越,风涛极沿济。
翻越重重山岭,历经风浪渡江而行。
吾师在韶阳,欣此得躬诣。
我的恩师在韶阳,欣喜能亲自前往拜见。
洗虑宾空寂,焚香结精誓。
洗净杂念沉浸空寂,焚香立下虔诚誓言。
愿以有漏躯,聿薰无生慧。
愿以此有漏之身,熏修无生无灭的智慧。
物用益冲旷,心源日闲细。
外物越发显得空旷,内心日渐宁静细腻。
伊我获此途,游道回晚计。
我踏上这条修行之路,修道虽晚却心意坚定。
宗师信舍法,摈落文史艺。
宗师深信佛法,摒弃了文史技艺。
坐禅罗浮中,寻异穷海裔。
在罗浮山中坐禅,探寻奇境直至天涯海角。
何辞御魑魅,自可乘炎疠。
何须畏惧魑魅魍魉,自能克服瘟疫疾病。
回首望旧乡,云林浩亏蔽。
回首遥望故乡,只见云雾山林遮蔽视线。
不作离别苦,归期多年岁。
不因离别而痛苦,归期尚需多年岁月。

词语注释

淼(miǎo):形容水面广阔无边。
囷(qūn):古代圆形谷仓,此处形容山峰形状。
聿(yù):文言助词,无实义。
魑魅(chī mèi):传说中的山林精怪。
炎疠(yán lì):指瘟疫或热病。

创作背景

衡阳的驿道上,谪宦的诗人正踏着南国湿热的晨露前行。孤舟昨夜停泊在湘江支流的芦苇荡里,缆绳上还凝着未干的朝露,正如他漂泊三载的宦游生涯。这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王维因伶人舞黄狮案牵连贬谪岭南时的行迹。

过衡山七十二峰时,石囷状的奇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山间驿馆的晨光里,猿鸣声刺破青霭,与郦道元《水经注》所载"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意境叠印。诗人袖中揣着张九龄编纂的《曲江集》,其中"海上生明月"的澄明之境,此刻却化作湘江虹饮的刹那霁色。

韶州曹溪的晨钟已隐约可闻。六祖慧能当年在此弘法,将印度禅学化为"顿悟"的本地风光。据《坛经》记载,慧能曾于韶州大梵寺说"菩提本无树"的偈语,此刻诗人"洗虑宾空寂"的虔诚,恰与百年前的禅机暗合。

南岭的瘴疠之气在竹简《南方草木状》中早有记载,但诗人"乘炎疠"的决然,却让人想起法显《佛国记》里穿越流沙的僧影。当罗浮山的禅室升起第一缕柏子香时,那些被"摈落"的文史艺能,终在"无生慧"的熏修中化作云林深处的钟声。

赏析

这首诗以谪宦南行的旅途为经,以禅悟心迹为纬,交织出一幅空灵超逸的修行画卷。开篇"谪居窜炎壑"四句,以"孤帆淼不系"的漂泊意象奠定全篇基调,学者傅璇琮指出此中暗含"宦海浮沉与佛法无住的双重隐喻"(《唐代诗人丛考》)。诗人将三春流目之景与万里别情相融,创造出"时空双重放逐"的艺术效果。

中段山水描写极具禅画意境。"猿啼山馆晓"四句,通过"虹饮江皋"的灵动与"石囷闭"的幽寂对比,形成动静相生的美学张力。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特别激赏"虹饮"句:"以虹霓俯饮江皋的幻妙意象,暗喻禅机无处不在,自然现象皆可顿悟"。而"岭嶂穷攀越"的艰辛跋涉,恰与"心源日闲细"的内在宁静构成强烈反差,彰显"外境动荡而内心寂然"的禅修境界。

后段礼佛之思尤见精深。"洗虑宾空寂"六句,钱志熙《唐诗近体源流》解为"以密宗仪轨入诗,香火精誓间可见南宗禅'即心是佛'的印记"。其中"有漏躯"与"无生慧"的对举,被葛兆光《禅宗与中国文化》称为"最精炼的烦恼与菩提转化公式"。结句"不作离别苦"以否定句式达成超越,蒋寅《大历诗风》认为此处理解当参照神会禅师"无念为宗"思想:"归期之念本空,何来离苦?"

全诗在空间转换中暗藏修行次第:从衡阳烟瘴到韶州禅林,实为"从迷途到觉悟的心灵图谱"(孙昌武《禅思与诗情》)。诗中"物用冲旷"与"心源闲细"的辩证,完美诠释了南禅"行住坐卧皆是禅"的生活禅理念。学者们普遍认为,此诗开创了"以贬谪体验证禅理"的新范式,在中唐佛教文学史上具有典范意义。

点评

此诗乃张九龄南贬途中所作,钱钟书《谈艺录》评其"以谪宦之身写方外之志,犹带台阁气象而骨力渐遒"。诗中"猿啼山馆晓,虹饮江皋霁"一联,王夫之《唐诗评选》盛赞:"化工笔力,摄天地精灵,'饮'字尤见造化呼吸。"

施蛰存《唐诗百话》特别指出:"'洗虑宾空寂'六句,将禅理融入行旅,不落偈颂窠臼。张曲江以宰相气度写林下风流,此其所以难及也。"末句"不作离别苦,归期多年岁",陈贻焮《唐诗论丛》谓之:"结得渊放,似淡实浓,将政治失意转化为宗教超脱,已开王右丞'行到水穷处'先声。"

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总评此篇:"融合谢灵运山水诗法度与慧能南宗禅意趣,'衡峰石囷闭''寻异穷海裔'等句,可见盛唐诗人由形入神、由实转虚的艺术演进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