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漫上会稽城的青砖黛瓦时,刘禹锡的步履在史正议故宅前凝滞。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的永贞革新烟尘未散,当年共议新政的旧友已零落如秋叶——王叔文赐死,王伾病殁,韦执谊贬死崖州。此刻站在故人荒芜的庭院里,雨丝竟似识得愁绪,将斑驳的剑几石案浸润出冷光。
池台犹在,倒映着天宝年间史正议祖父史惟则挥毫题写《大智禅师碑》的盛景。那方曾见证"开元之治"最后辉煌的砚台,如今积着深绿的苔痕。中唐的夕阳斜斜掠过檐角,将廊柱上剥落的金漆染成血色,恍若永贞年间被宦官腰斩的改革梦。
诗人指尖抚过墙角的泽兰,这种《楚辞》里象征君子的香草已然凋敝。而史氏亲手栽种的橘树却依然新绿——暗合屈原《橘颂》"受命不迁"的坚守。当年与吴中隐士陆羽共煎新茶的往事,终随太湖烟波消散在宪宗朝的铁幕之下。唯有拍岸的潮声,年复一年吟唱着被江海吞没的士人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