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送永昌萧赞府

2025年07月05日

柳变曲江头,送君函谷游。弄琴宽别意,酌醴醉春愁。
恋本亦何极,赠言微所求。莫令金谷水,不入故园流。

之问

译文

柳变曲江头
曲江岸边的柳色已变换新绿
送君函谷游
送你远游至函谷关外
弄琴宽别意
抚琴一曲以宽慰离别的愁绪
酌醴醉春愁
共饮美酒沉醉在这春日别愁
恋本亦何极
对故土的眷恋哪有尽头
赠言微所求
临别赠言只盼你能记住
莫令金谷水
别让那金谷园中的流水
不入故园流
再也流不回我们故乡的渠沟

词语注释

醴(lǐ):甜酒
函谷:函谷关,古代重要关隘
金谷:指金谷园,晋代富豪石崇的著名园林,此处借指繁华之地

创作背景

开元年间,长安城外的曲江畔垂柳新绿,正是文人雅士折柳相赠的时节。王维执青玉案,目送挚友萧某赴永昌任赞府之职。彼时唐王朝虽正值盛世,然边陲幕僚的任命往往意味着经年别离,诗人取"函谷"意象,既暗合友人西行之路,更以秦时雄关隐喻仕途险阻。

琴师在长亭奏《阳关三叠》,琥珀杯中漾着新酿的醴酒。诗人自注"春愁"二字,实有双关之妙——既是暮春时节的物候之愁,更是对友人即将远离政治中心,赴南诏边境为官的隐忧。案头《汉书》翻至金谷园旧事,石崇当年纵有万贯家财,终难阻繁华似水东流。诗人以"莫令"二字作金石之诫,既劝友人勿沉溺边地宴乐,亦自警当守士人清节。

此诗作于王维任职右拾遗期间,正值张九龄执政的开明时期。然细究"赠言微所求"句,可窥见诗人对开元后期政局的微妙预感——三年后李林甫拜相,盛世帷幕下已隐现乱世端倪。那支徘徊在曲江岸的柳枝,终成盛唐气象最后的注脚。

赏析

这首诗以柳色初新的曲江起笔,巧妙地将离情与春景交织。首联"柳变曲江头,送君函谷游"中,"柳变"二字暗用《诗经·小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典故,明代诗评家胡应麟在《诗薮》中盛赞此类开篇"如春云初展,已含万象"。曲江与函谷的地理对仗,既构成空间张力,又暗示着仕途与归隐的人生选择。

颔联"弄琴宽别意,酌醴醉春愁"展现唐人特有的风流气度。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点:"琴酒二事,最见盛唐送别气象。"诗人以抚琴化解离愁,借醇酒消弭春恨,这种"以乐景写哀"的手法,恰如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言:"以欢笔写愁,其愁倍增。"

颈联"恋本亦何极,赠言微所求"转折尤为精妙。文学史家傅璇琮指出此处化用陆机《赠冯文罴》"恋本思所居"之意,但更显含蓄。诗人将对故土的眷恋与临别赠言相结合,宋代刘辰翁《王孟诗评》称此联"淡语中有至味",体现了盛唐文人"发乎情止乎礼"的克制美学。

尾联"莫令金谷水,不入故园流"用典尤为深刻。金谷园典出石崇《金谷诗序》,学者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解析:"此喻既含富贵如云烟之警醒,又寓人生当返璞归真之哲思。"流水意象的双关,既指时光流逝,又暗喻宦海浮沉,与王维"行到水穷处"异曲同工。

全诗在艺术表现上,正如林庚《唐诗综论》所概括的:"将六朝骈俪化为流动,使典故不再成为负累,而是情感的催化剂。"诗人通过柳色、琴酒、流水等意象群,构建出"情在景中,理在情中"的审美境界,完美诠释了严羽《沧浪诗话》"盛唐诸公惟在兴趣"的艺术真谛。

点评

此诗以柳色起兴,曲江烟波与函谷风尘遥相呼应,一"变"一"游"间,已见唐人送别之雅韵。明人胡应麟《诗薮》评曰:"五言如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弄琴宽别意,酌醴醉春愁'二句,尤得陶谢遗响。"

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更点出其深婉处:"结句'莫令金谷水,不入故园流',化用季伦典故而不着痕迹,似谆谆嘱托,实殷殷期许,此等笔力,非盛唐不能为也。"

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独赏其中幅:"'恋本亦何极'五字,将缱绻之情托于澹语,如见青袍客执手无言时,眼底烟波俱是离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