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送许州宋司马赴任

2025年07月05日

颍郡水东流,荀陈兄弟游。偏伤兹日远,独向聚星州。
河润在明德,人康非外求。当闻力为政,遥慰我心愁。

之问

译文

颍郡水东流
颍河的水啊,日夜向东奔流
荀陈兄弟游
荀家与陈家的兄弟曾在此畅游
偏伤兹日远
可叹今日你远行赴任
独向聚星州
独自前往那聚星闪耀的许州
河润在明德
河水滋养万物,如同美德润泽人心
人康非外求
百姓安康不能依赖外物
当闻力为政
愿你勤勉为政的美名传来
遥慰我心愁
抚慰我遥远牵挂的忧愁

词语注释

颍郡(yǐng jùn):颍河边的郡县,今河南许昌一带
荀陈(xún chén):指东汉名士荀淑与陈寔,两家为世交
聚星州:指许州,因荀淑等贤士聚集如星而得名
河润:像河水滋润土地般施恩惠

创作背景

开元年间,大唐盛世如牡丹初绽,文坛星河璀璨。许州宋司马赴任之际,诗人临颍水执笔,墨中浸透盛唐气象与士人襟怀。颍水汤汤东流,恰似《诗经·邶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的千年咏叹,而"荀陈兄弟游"暗用东汉荀淑、陈寔典故——昔年贤士聚于颍川,德星频现,太史奏"五百里内有贤人聚",此般往圣风流,正为宋司马明德治政的期许埋脉。

诗人以"偏伤兹日远"道出唐人特有的空间意识,聚星州既是实指许州(古颍川郡),更是构建精神原乡的隐喻。彼时士人赴任常怀"游宦"与"思乡"双重情结,如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此诗却以"河润在明德"升华,化用《尚书》"德惟善政,政在养民"的治世理想,将私人离愁转化为对仁政的殷切瞩望。

末句"当闻力为政"暗合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上封事》"不历州县,不拟台省"的选官政策,反映盛唐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的集体意识。诗人以水喻德,以星比贤,在八句间完成从个人情谊到政治理想的诗意跨越,恰如大唐恢弘气象中,一脉清冽的士人精神细流。

赏析

这首诗以颍水东流的自然意象开篇,暗喻时光流逝与友情绵长。"荀陈兄弟游"化用《世说新语》典故,将许州司马比作东汉荀淑、陈寔等贤士,既赞其德行,又暗示赴任之地的人文底蕴。聚星州"的比喻尤为精妙,《唐诗鉴赏辞典》指出此处"以星辰聚合喻人才荟萃",既写实景又寄寓对友人施展抱负的期待。

颔联"偏伤兹日远"展现诗人矛盾心理,明代文学家钟惺在《唐诗归》中评此句"情深而语淡",看似平静的叙述下暗涌离愁。而"独向"二字则通过空间意象的对比,强化了孤独感与牵挂之情,清人沈德潜谓之"孤云独往,意在言外"。

颈联转入政治理想的表达,"河润"典出《尚书》,喻德政惠民如河水润泽。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注》特别推崇此联,认为"将儒家明德思想转化为诗性语言,河润与人康形成因果关系的意象链"。外求"的否定句式,彰显诗人崇尚内在修养的为政理念。

尾联"力为政"三字铿锵有力,呼应了唐代士人"兼济天下"的共同理想。著名学者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分析末句"遥慰我心愁"时指出:"以空间之遥反衬心灵之近,将私人情谊升华为对民生疾苦的共同关切,使送别诗获得超越时空的思想高度。"这种情感处理方式,典型体现了盛唐诗人"哀而不伤"的美学追求。

点评

此诗以颍水东流起兴,暗喻仕途如江河奔涌不息。吴小如先生评点首联"荀陈兄弟游"句:"用东汉荀淑、陈寔典故入诗,不惟显交游之雅,更见唐人尚友古贤之风骨"。聚星州之喻尤见匠心,《唐诗镜》称其"熔裁故实如盐著水,聚星意象既合司马职守,复寓群贤毕至之期许"。

中二联最得诗家三昧。程千帆先生激赏"河润明德"一联:"以《礼记》'润之以风雨'化出官箴,而能脱尽训诂气,得温柔敦厚之旨"。罗宗强则谓尾联:"'遥慰'二字绾合双方,既存勖勉之意,复见君子之交,较之寻常应酬之作,何啻霄壤"。

全诗骨力遒劲处,恰如周啸天所言:"盛唐送别诗多作悲声,此篇独以'力为政'相砥砺,见得古人临歧赠言,原不在作儿女子态也"。至其章法之密,傅璇琮有精辟论断:"由地理而人事,由典故而现实,层层转进中自见法度,诚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