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圣制答张说扈从南出雀鼠谷

2025年07月05日

秦地雄西夏,并州近北胡。禹行山启路,舜在邑为都。
忽视寒暄隔,深思险易殊。四时宗伯叙,六义宰臣铺。
征作宫常应,星环日每纡。盛哉逢道合,良以致亨衢。

宋璟

译文

秦地雄西夏,并州近北胡。
秦地雄踞西夏之边,并州紧邻北胡之境。
禹行山启路,舜在邑为都。
大禹治水劈山开路,舜帝在此建都立业。
忽视寒暄隔,深思险易殊。
忽觉寒暑交替相隔,深感险阻平坦迥异。
四时宗伯叙,六义宰臣铺。
四季时序宗伯述说,六义治国宰臣施展。
征作宫常应,星环日每纡。
征召营造宫室顺应,星辰环绕日光纡曲。
盛哉逢道合,良以致亨衢。
盛世啊!恰逢大道相合,确实得以通达亨衢。

词语注释

西夏(xī xià):此处指唐朝西北边境地区。
并州(bīng zhōu):古州名,今山西太原一带。
北胡(běi hú):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统称。
禹行(yǔ xíng):指大禹治水的事迹。
舜在邑(shùn zài yì):指舜帝建都的典故。
寒暄(hán xuān):指冷暖交替,也指问候。
宗伯(zōng bó):古代官名,掌管礼仪。
六义(liù yì):指《诗经》的六种表现手法,此处喻治国方略。
纡(yū):弯曲,萦绕。
亨衢(hēng qú):四通八达的大道,喻仕途顺利。

创作背景

开元盛世,鸾舆巡幸,圣主临轩。唐玄宗东巡洛阳之际,扈从百官浩荡南出雀鼠谷,天威赫赫,山河动容。时中书令张说奉制献诗,圣心嘉悦,遂有此《答张说扈从南出雀鼠谷》之作。

雀鼠谷者,河东险隘也,《水经注》载其"邃岸天高,空谷幽深",昔年大禹治水曾开此道,舜都蒲坂犹在望中。玄宗车驾经行此古圣遗迹,正值开元十三年(725年)冬月,霜林染赤,涧水凝碧。张说《扈从南出雀鼠谷》诗有"涧泉含宿冻,山木带馀霜"之句,状此险峻山川。

圣制答诗,实含深意。彼时大唐国势如日中天,北慑胡尘,西镇戎狄。"秦地雄西夏,并州近北胡"二句,非独状地理形胜,更见帝王经略四夷之志。玄宗以禹舜圣王自况,"山启路""邑为都"之典,暗合其封禅泰山、定鼎洛阳之宏图。四时六义之铺陈,星环日纡之天象,皆喻盛世礼乐之隆、君臣遇合之美。

此篇御制,笔挟风雷而韵含韶濩。当是时也,天子执笔于銮舆之中,宰辅捧砚于旌旗之下,诗成而传唱九重,遂成开元文治之华章。千载之下,犹可想见羽卫森列中,那支如椽御笔点染江山的恢弘气象。

赏析

这首诗以雄浑典雅的笔触,描绘了扈从帝王出巡的壮丽景象,展现了盛唐时期的国家气象与君臣相得的政治理想。

意象构建上,诗人巧妙融合地理与历史双重维度。"秦地雄西夏,并州近北胡"以宏大的空间对仗开篇,通过"雄""近"二字将西北边防要地的战略地位具象化。而"禹行山启路,舜在邑为都"则引入大禹治水、舜帝建都的典故,如《毛诗正义》所云"以圣王之事喻当世之治",形成跨越时空的意象叠加。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指出,这种写法"将帝王巡狩与上古圣君功业相勾连,赋予出行以崇高的政治象征意义"。

情感表达方面,诗人通过"忽视寒暄隔,深思险易殊"的对比,暗含对君主体察民情的期许。北京大学傅刚教授在《唐诗品鉴》中分析:"'寒暄隔'与'险易殊'形成微观与宏观的关照,表面写气候差异,实则暗喻君主需明察民生疾苦。"尾联"盛哉逢道合,良以致亨衢"直抒胸臆,用《周易》"亨衢"典故,既歌颂当下盛世,又寄托对政治清明的向往,达到"颂而不谀,美而有度"的艺术境界(引自《唐诗鉴赏辞典》)。

艺术手法上,诗人严格遵循应制诗规范而能超拔于俗套。"四时宗伯叙,六义宰臣铺"化用《周礼》六官制度与《诗经》六义,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评价此联:"以经学典故入诗而不显板滞,在礼仪性书写中暗含文化传承的深意。"而"星环日每纡"更以天象喻君臣关系,既符合"天垂象,圣人则之"的传统观念,又赋予应制诗以恢弘的天人感应意境。

全诗在格律上亦臻于完美。中央民族大学戴伟华教授特别指出:"'作宫常应'与'环日每纡'的工对,既暗合《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子居青阳左个'的典制,又在音律上形成'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的巧妙呼应,体现盛唐应制诗'声律与义理兼美'的特质。"这种严谨的形式美,与诗歌颂扬的秩序感形成高度统一。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此诗:"气象宏阔,骨力沉雄,开篇即以地理之雄浑定调,'秦地''并州'二句,已见帝王扈从之庄严。'禹行''舜在'之典,非徒用事工巧,实暗合圣制应制之体。"

近代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评曰:"'忽视寒暄隔'一联最见匠心,以气候之殊喻君臣遇合之难,寻常应制诗中罕见此等深刻思致。末联'盛哉逢道合',化用《周易》'亨衢'之意,将颂圣之辞升华为治国大道之思,可谓得体。"

国学大师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独辟蹊径:"此诗妙在'星环日纡'之喻,既合天象以颂圣,又暗藏《楚辞》'摄提贞于孟陬'的星历传统。张说原唱或显才藻,而此和作贵在骨相端翔,所谓'铺陈六义'者,恰是其自道诗法。"

当代诗词大家叶嘉莹特别指出:"'四时宗伯叙'句,表面叙礼官之职,实则暗含《诗经》'以雅以南'的深意。这种将典章制度转化为诗性语言的功力,正是盛唐应制诗超越六朝骈俪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