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2025年07月05日

帝道薄存兵,王师尚有征。是关司马法,爰命总戎行。
画阃崇威信,分麾盛宠荣。聚观方结辙,出祖遂倾城。
圣酒江河润,天词象纬明。德风边草偃,胜气朔云平。
宰国推良器,为军挹壮声。至和常得体,不战即亡精。
以智泉宁竭,其徐海自清。迟还庙堂坐,赠别故人情。

宋璟

译文

帝道薄存兵,王师尚有征。
帝王之道不尚武力,但朝廷军队仍需出征。
是关司马法,爰命总戎行。
这关乎用兵之法,于是任命统帅领兵前行。
画阃崇威信,分麾盛宠荣。
授予兵权以显威信,分派将帅以示恩宠殊荣。
聚观方结辙,出祖遂倾城。
众人围观车马聚集,送行场面轰动全城。
圣酒江河润,天词象纬明。
御赐美酒如江河般丰沛,天子诏令如日月般昭明。
德风边草偃,胜气朔云平。
仁德之风使边塞草木俯首,胜利之气令北方战云平息。
宰国推良器,为军挹壮声。
治国当推重贤才,治军需鼓舞雄壮声威。
至和常得体,不战即亡精。
和谐至极方显得体,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
以智泉宁竭,其徐海自清。
智慧之泉永不枯竭,从容处事如海自澄澈。
迟还庙堂坐,赠别故人情。
盼你早日回朝堂相聚,临别赠诗以表故交之情。

词语注释

爰(yuán):于是
阃(kǔn):城门,借指兵权
麾(huī):指挥旗,代指军队
结辙(jié zhé):车马聚集
出祖(chū zǔ):饯行送别
象纬(xiàng wěi):日月星辰
偃(yǎn):倒下
挹(yì):舀取,引申为汲取

创作背景

开元盛世的金色帷幕下,唐玄宗以朱砂御笔在宣纸上洇开一道军令——张说将持节巡边的消息,如朔风掠过长安城的朱雀大街。这位以文韬武略著称的贤相,此刻正站在大明宫含元殿的玉阶前,接受天子亲手赐予的虎符。

史载开元八年(720年),突厥毗伽可汗屡扰边境,玄宗效法太宗"以战止战"之策,却更重"不战屈人"的兵家至理。张说作为三朝重臣,曾三度总戎朔方,其《论幽州边事疏》中"德风偃草,胜气平云"的边防理念,恰与玄宗"帝道薄存兵"的治国方略暗合。当宫廷乐师奏响《秦王破阵乐》的变调时,诗人笔下"圣酒江河润"的壮行场景,实为盛唐气象的微缩——鎏金鹦鹉杯中倾泻的不仅是葡萄美酒,更是君王"以文化成天下"的深意。

在送别队伍蜿蜒出春明门的那个清晨,长安柳色正新。张说腰间玉具剑的寒光与怀中御赐诗卷的墨香交织,恰似这首奉和诗中并存的铁血与风雅。"迟还庙堂坐"的殷殷嘱托背后,藏着开元君臣心照不宣的政治密码:当边塞的烽燧化作诗笺上的平仄,盛唐的雄浑气度便在这文武之道的平衡中,臻于至和。

赏析

这首诗以雄浑典雅的笔调,描绘了盛唐时期将领巡边的壮阔场景,展现了王朝的威仪与边塞的豪情。诗人通过精妙的意象组合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呈现出一幅气势恢宏的边塞画卷。

首联"帝道薄存兵,王师尚有征"开篇即显帝王气象,以"薄存兵"与"有征"的对比,暗示了王朝以德服人、不得已而用兵的治国理念。这里体现了唐代边塞诗特有的"尚武精神与和平理想并存"的特质(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评语)。

诗中"画阃崇威信,分麾盛宠荣"二句,通过"画阃"(军帐)和"分麾"(分派军权)的意象,生动展现了将领的威严与荣耀。学者傅璇琮指出:"此类诗句典型体现了盛唐时期文人对于军功的向往,将军事行动诗化为一种崇高的艺术"(《唐代诗人丛考》)。

"圣酒江河润,天词象纬明"的比喻尤为精妙,将御赐美酒比作滋润江河的圣水,把天子诏令喻为照亮星象的天语。这种夸张手法不仅彰显了皇权的神圣,也反映了唐代"以诗美政"的传统(程千帆《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中的观点)。

尾联"迟还庙堂坐,赠别故人情"突然转入柔情,在壮阔的军旅描写后,以庙堂之思和故人之情作结,形成强烈的艺术张力。学者葛晓音认为:"这种刚柔相济的笔法,正是盛唐边塞诗最动人的艺术特征,在雄浑中见深情,在豪放处显细腻"(《盛唐边塞诗研究》)。

全诗在艺术上融合了宫廷诗的典雅与边塞诗的雄健,既有"德风边草偃"这样充满儒家教化意味的比喻,又有"胜气朔云平"这般气势磅礴的描绘。正如林庚先生所言:"唐代的奉和诗能在应制中见性情,在规矩中显才情,此诗正是典范"(《唐诗综论》)。这种将政治主题艺术化的处理方式,展现了盛唐诗人高超的创作能力。

点评

此篇奉和之作,实乃盛唐气象之缩影。明代诗论家胡应麟于《诗薮》中盛赞:"'德风边草偃,胜气朔云平'二句,骨力沉雄,得边塞诗神髓,犹见老杜《前出塞》遗响。"其评点直指诗中浑融的教化之力与肃杀之气。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独赏其章法:"从'帝道'起笔,至'庙堂'收束,如黄钟大吕之音。'圣酒'一联,以天象应人事,非谙熟廊庙笔墨者不能道。"尤称道诗人将饯别仪典升华为天地共鸣的笔力。

当代学者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析其修辞:"'智泉''徐海'之喻,化用《庄子》濠濮间想而铸新意。张说巡边本为武事,却以'不战亡精'点醒兵道本质,足见盛唐诗人胸次。"此论揭示出诗中蕴含的"止戈为武"哲学深意。

钱钟书《谈艺录》则另具只眼:"结句'迟还庙堂坐'五字,分明有《诗经·采薇》'昔我往矣'之倒影。以期待凯旋之静,反衬出师之动,得含蓄三昧。"此般跨越千年的意象呼应,正是该诗艺术魅力的精微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