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幸上阳宫侍宴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紫庭金凤阙,丹禁玉鸡川。似立蓬瀛上,疑游昆阆前。
鸟将歌合转,花共锦争鲜。湛露飞尧酒,熏风入舜弦。
水光摇落日,树色带晴烟。向夕回雕辇,佳气满岩泉。

楚客

译文

紫庭金凤阙
紫禁城中金凤楼阁巍峨耸立
丹禁玉鸡川
宫墙内御河如带泛着丹霞般的光彩
似立蓬瀛上
恍若置身蓬莱仙岛之上
疑游昆阆前
又似漫步昆仑阆苑之前
鸟将歌合转
百鸟和鸣婉转如歌
花共锦争鲜
繁花似锦争奇斗艳
湛露飞尧酒
清露晶莹如尧时的美酒飞洒
熏风入舜弦
和煦南风应和着舜帝的琴弦
水光摇落日
粼粼波光摇曳着落日余晖
树色带晴烟
葱郁树色缭绕着晴日烟岚
向夕回雕辇
暮色中华美的御驾缓缓回銮
佳气满岩泉
祥瑞之气充盈山岩与清泉之间

词语注释

紫庭(zǐ tíng):指帝王宫禁,又称紫禁
丹禁(dān jìn):红色宫墙,代指皇宫
蓬瀛(péng yíng):蓬莱和瀛洲,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昆阆(kūn láng):昆仑山和阆风巅,神话中的仙境
湛露(zhàn lù):浓重的露水,典出《诗经》
熏风(xūn fēng):和暖的南风
雕辇(diāo niǎn):雕饰华美的帝王车驾

创作背景

诗词奉和幸上阳宫侍宴应制创作背景

大唐开元年间,玄宗皇帝励精图治,开创盛世繁华。上阳宫作为东都洛阳最富丽堂皇的宫殿,濒临洛水,雕甍绣闼,金碧相辉,每逢佳节盛典,必是君臣宴集、诗赋唱和的雅集之所。此诗正是宫廷文臣奉皇命于上阳宫侍宴时的应制之作,以富丽的笔墨再现了开元盛世的恢弘气象。

据《旧唐书·玄宗纪》载,开元后期,玄宗常于上阳宫举办盛宴,命群臣赋诗纪盛。诗中"紫庭金凤阙"暗合《唐六典》对上阳宫"丹墀临水,朱楼接霞"的记载,"湛露飞尧酒"化用《诗经·小雅》宴饮典故,喻指君王恩泽如露;而"熏风入舜弦"则暗颂玄宗治世如舜抚五弦琴而天下治。

诗人以蓬莱、昆阆仙境比拟宫阙,将暮色中的水光树影与雕辇佳气相融,既符合应制诗"润色鸿业"的要求,又在工整的骈俪间透露出盛唐特有的雄浑气度。张说、苏颋等名相曾在此类雅集上留下名篇,此诗或为当时某位宫廷文臣的同题竞作,展现了开元文坛"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审美追求。

赏析

这首应制诗以富丽精工的笔法,构建出一幅皇家宴游的盛世图景。诗人通过多重意象的叠加与时空的交错,将宫廷宴饮的华美推向仙境般的审美高度。

意象的层递与升华
开篇"紫庭""金凤阙""丹禁"以浓烈的色彩构筑宫廷的威严气象,而"玉鸡川"的引入巧妙地将现实地理神话化。吴小如《唐诗鉴赏辞典》指出,此联"将人间宫阙与蓬莱、昆仑的仙家意象并置,形成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中段"鸟歌合转""花锦争鲜"运用通感手法,使听觉与视觉相互转化,钱钟书《谈艺录》评此"六朝遗法而更臻精妙,声色交融处见出宴乐之酣畅"。

情感的隐现与节制
在"湛露飞尧酒,熏风入舜弦"的用典中,诗人以尧舜圣君暗喻当朝,周振甫《诗词例话》认为"此联将颂圣主题处理得含蓄典雅,露水沾酒喻君恩浩荡,南风入弦示教化流行"。尾联"水光摇落日"的"摇"字尤为精警,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盛赞"以动态写静景,使整幅画面顿生光影流转的韵律感",而"佳气满岩泉"的结句,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解读为"将人工雕琢的盛宴最终归于自然清气,体现宫廷诗'雅正'的审美追求"。

结构的匠心经营
全诗遵循"起承转合"的经典范式,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特别指出其空间转换之妙:"从宫阙到仙山,再回归辇驾,完成现实—幻想—现实的圆形结构"。诗中"似立""疑游"的虚笔与"水光""树色"的实写相映成趣,恰如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所言:"应制而不拘泥,颂美而存远韵,此盛唐气象之先声也"。

点评

名家点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
"『水光摇落日,树色带晴烟』二句,以动写静,化实为虚。『摇』字得光波荡漾之趣,『带』字见烟霭氤氲之致,此六朝彩丽竞繁之余,而能独标清迥,所谓『画屏金鹧鸪』飞入寻常云水间也。"

钱钟书《谈艺录》论:
"此诗结体如七宝楼台,『紫庭』『丹禁』先构仙家气象,『湛露』『熏风』暗用《诗经》典而浑化无痕。最妙在『似立』『疑游』虚字传神,将实景点化为幻境,与王摩诘『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同臻物我两忘之境。"

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析:
"通篇以色彩与声响交织成篇:金紫丹朱为帝王气象,鸟歌花锦乃太平之声。末联『向夕回雕辇』忽作收束,如乐府《陌上桑》『日出东南隅』之结以『来归相怨怒』,雍容中见顿挫之力。"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赞:
"『熏风入舜弦』五字,兼融视觉(风)、听觉(弦)、嗅觉(熏)三重感官,化用《南风歌》典而如盐著水。应制诗能脱去颂圣窠臼,在『岩泉』中见性灵,此初唐渐启盛唐气象之先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