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安乐公主移入新宅侍宴应制》创作背景
唐中宗景龙年间,长安城朱雀街东的星津桥畔,一座金碧辉煌的新宅拔地而起。这是中宗幼女安乐公主的府邸,其奢华程度"造构第宅,侈靡过甚",甚至仿效宫中的昆明池凿出九曲流觞的庭苑。史载公主曾"请昆明池为私沼",遭拒后竟自凿"定昆池",其宅第之豪可见一斑。
此诗当作于景龙四年(710年)上元夜,中宗亲临新宅赐宴之时。是夜星桥铁锁尽开,长安城灯火如昼。诗人以"星桥"对"仙榜",暗合《三辅黄图》"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的典故,将公主新宅比作天宫琼宇。铺钱为埒的细节,正应《朝野佥载》所记安乐公主"马埒编钱"的奢靡——以铜钱编织马场围栏,足见其挥霍无度。
诗中"卫叔美"(卫玠)、"长卿才"(司马相如)的比拟,既是对宴集宾客的恭维,亦折射出当时文人依附权贵的风气。末句"取石回"用张骞乘槎至天河得支机石事,暗讽公主欲壑难填——连天河奇石都想据为己有,与史书所载其"夺民田""掠人子女"的恶行形成微妙互文。
这场极尽奢华的侍宴,实为大唐盛世下的谶纬之兆。就在同年六月,安乐公主便与母亲韦后毒杀中宗,终引发李隆基政变。这首应制诗犹如一面鎏金的铜镜,既映照着开元前夕最后的浮华,也折射出帝国肌理中正在溃烂的脓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