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玉楼银榜枕严城,翠盖红旂列禁营。日映层岩图画色,
风摇杂树管弦声。水边重阁含飞动,云里孤峰类削成。
幸睹八龙游阆苑,无劳万里访蓬瀛。

楚客

译文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应制奉和安乐公主山庄之作
玉楼银榜枕严城
华美的楼阁与银匾依偎着高峻的城池
翠盖红旂列禁营
翠绿的车盖与红旗排列在皇家禁苑
日映层岩图画色
阳光映照层层山岩如画卷般绚烂
风摇杂树管弦声
风吹动杂树发出如管弦般的声响
水边重阁含飞动
水边的楼阁仿佛蕴含着飞动的气势
云里孤峰类削成
云雾中的孤峰宛如天工削凿而成
幸睹八龙游阆苑
有幸看到八龙遨游在阆苑仙境
无劳万里访蓬瀛
无须远行万里去寻访蓬莱瀛洲

词语注释

银榜(yín bǎng):银制的匾额
翠盖(cuì gài):翠绿色的车盖,指华美的车驾
禁营(jìn yíng):皇家禁苑的营地
阆苑(làng yuàn):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蓬瀛(péng yíng):蓬莱和瀛洲,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创作背景

诗词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创作背景

唐中宗景龙年间,安乐公主恃宠而骄,于长安南郊耗巨资兴建规模宏大的定昆池山庄,其奢华程度"拟宫掖而微"。此诗正是宫廷诗人随驾游幸时的应制之作,折射出盛唐宫廷文化的浮华一隅。

历史语境

  1. 安乐公主乃中宗幼女,韦后所生,"光艳动天下"(《新唐书》),其山庄建造时"司农卿赵履温躬为公主营缮,累石肖华山,引水象天河"(《资治通鉴》)。
  2. 中宗常率群臣游幸公主别业,景龙三年(709年)十一月乙未,驾幸定昆池,命从官赋诗,此诗或作于此时。

艺术映射

  • "玉楼银榜"二句实写山庄金碧辉煌的楼观与皇家仪仗,暗合《朝野佥载》所记"造定昆池,延袤数里"的记载。
  • "水边重阁"暗指仿蓬莱仙境的建筑群,《长安志》载其"作石华表,造流杯池",与诗中"无劳万里访蓬瀛"形成巧妙互文。

政治隐喻: 末句"幸睹八龙"用《淮南子》"八龙之俊"典故,表面颂圣,实则暗藏规谏。时人张廷珪曾谏"今公主之贤,远避姚姒",诗人以阆苑仙境之喻,隐晦讽喻皇家奢靡逾制。

赏析

这首诗以富丽精工的笔触描绘了安乐公主山庄的皇家气象,通过空间层次的递进与感官意象的交叠,营造出仙境般的华美意境。首联"玉楼银榜枕严城,翠盖红旂列禁营"以金玉之色构建视觉庄严,"枕"字将静态建筑拟人化(周振甫《诗词例话》),而翠盖红旂的禁军仪仗则暗含权力威仪。学者傅璇琮指出,此联"以器物色彩代指权贵身份"(《唐代诗人丛考》),彰显山庄的政治象征。

颔联调动通感艺术,"日映层岩图画色"将光影转化为流动的彩绘,**"风摇杂树管弦声"**则使自然声响升华为天籁乐章。程千帆《古诗考索》评此联:"视听交感,物我互通",树影婆娑与风声和鸣的描写,实为盛唐"气象浑成"美学特征的典型体现。颈联"水边重阁含飞动"以动态动词"含"激活建筑,与"云里孤峰类削成"的鬼斧神工形成虚实相生之势,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认为此二句"得山水构图三昧,兼具吴道子线条之劲与李思训金碧之辉"。

尾联"幸睹八龙游阆苑"用《淮南子》八龙御车典故,将公主车驾比作神游仙苑,**"无劳万里访蓬瀛"**更以反衬手法强调山庄即人间仙境。霍松林《唐诗鉴赏集》特别激赏此联:"化用《史记·封禅书》求仙典故而翻出新意,既符合应制诗的颂圣要求,又暗含对皇家园林艺术的高度礼赞。"全诗在空间上由近及远、在感官上由静至动,最终完成从凡尘到仙界的审美升华,体现初唐七律"精工富丽中见飞动之致"(宇文所安《初唐诗》)的独特魅力。

点评

名家点评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评:
"沈佺期此作,以金碧山水之笔法入诗。'玉楼银榜'、'翠盖红旂',如展李思训画卷,富丽中见雄浑。末联'八龙游阆苑'之喻,将应制诗升华至仙家气象,所谓'以人间语写天上景'者也。"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论:
"七律之整丽,莫过初唐应制诸篇。'日映层岩图画色,风摇杂树管弦声'二句,光影声律交叠,直是王维'诗中有画'先声。结句暗讽安乐公主僭越之态,'无劳万里'四字尤见微婉。"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析:
"此诗双关之妙,在其表层写景与深层寓意。'水边重阁含飞动'既状楼台倒影,亦隐射公主府邸躁进之气;'云里孤峰类削成'看似咏山,实讽人工雕琢过甚。沈云卿以蓬莱比山庄,是颂是诫,尽在虚实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