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襄阳城头,霜风渐起,诗人独坐南斋,看落叶惊白了双鬓,清霜沾湿了客袍。这首《襄阳早秋寄岑侍郎》的墨迹未干时,正值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张九龄在荆州长史任上,与岑参的兄长岑况(时任金部员外郎)书信往还的深秋。
那年襄阳的早秋来得格外凛冽。长江汉水交汇处的古城墙下,芦苇已染上萧瑟的灰白。据《旧唐书》载,张九龄因谏阻玄宗任用牛仙客而遭贬,此时距他罢相已有三载。案头烛影摇红处,可见他反复摩挲着岑况从长安寄来的信笺——"金华省"(指尚书省)的朱印犹带长安宫阙的肃穆气息。
诗中"时来矜早达"的自嘲,暗合《曲江集》中"拙宦速时尤"的慨叹。清人王士禛《池北偶谈》曾考此诗当作于九龄巡视江汉防务期间,所谓"防身终昧微"者,既是忧心边镇节度使权势过盛,亦是对五年前自己未能防微杜渐的悔悟。当晨光爬上荆州官署的窗棂,诗人将"蹉跎心事"研成墨汁,让汉江的波涛载着笺纸,逆流而上奔向长安的宫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