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大漠行(一作胡皓诗)

2025年07月05日

单于犯蓟壖,骠骑略萧边。南山木叶飞下地,
北海蓬根乱上天。科斗连营太原道,鱼丽合阵武威川。
三军遥倚仗,万里相驰逐。旌旆悠悠静瀚源,
鼙鼓喧喧动卢谷。穷徼上幽陵,吁嗟倦寝兴。
马蹄冻溜石,胡毳暖生冰。云沙泱漭天光闭,
河塞阴沉海色凝。崆峒异国谁能托,萧索边心常不乐。
近见行人畏白龙,遥闻公主愁黄鹤。阳春半,岐路间,
瑶台苑,玉门关。百花芳树红将歇,二月兰皋绿未还。
阵云不散鱼龙水,雨雪犹飞鸿雁山。山嶂连绵不可极,
路远辛勤梦颜色。北堂萱草不寄来,东园桃李长相忆。
汉将纷纭攻战盈,胡寇萧条幽朔清。韩君拜节偏知远,
郑吉驱旌坐见迎。火绝烟沉右西极,谷静山空左北平。
但使将军能百战,不须天子筑长城。

崔湜

译文

单于犯蓟壖
匈奴首领侵犯蓟州边境
骠骑略萧边
骠骑将军横扫萧瑟边疆
南山木叶飞下地
南山树叶纷飞飘落大地
北海蓬根乱上天
北海蓬草根须乱舞直上云天
科斗连营太原道
军营如星斗连绵布太原道
鱼丽合阵武威川
鱼丽军阵集结在武威河川
三军遥倚仗
三军将士遥遥相互依靠
万里相驰逐
万里征战彼此追逐
旌旆悠悠静瀚源
旌旗悠扬静立瀚海之源
鼙鼓喧喧动卢谷
战鼓喧天震动山谷
穷徼上幽陵
偏僻边疆直达幽陵
吁嗟倦寝兴
叹息着疲倦的起居
马蹄冻溜石
马蹄踏在冰冻溜滑的石上
胡毳暖生冰
胡人皮袍温暖却结冰
云沙泱漭天光闭
云沙弥漫遮蔽天光
河塞阴沉海色凝
边塞阴沉海天凝固
崆峒异国谁能托
崆峒山外异国谁可依托
萧索边心常不乐
边疆寂寥心中常不快乐
近见行人畏白龙
近来见行旅畏惧白龙
遥闻公主愁黄鹤
远方听闻公主愁对黄鹤
阳春半,岐路间
阳春过半,岔路之间
瑶台苑,玉门关
瑶台宫苑,玉门雄关
百花芳树红将歇
百花芳树红颜将尽
二月兰皋绿未还
二月兰草绿意未归
阵云不散鱼龙水
战云不散鱼龙混杂水中
雨雪犹飞鸿雁山
雨雪纷飞鸿雁难越山
山嶂连绵不可极
山峦连绵望不到尽头
路远辛勤梦颜色
路途遥远梦中思念容颜
北堂萱草不寄来
北堂萱草无人寄来
东园桃李长相忆
东园桃李长久相忆
汉将纷纭攻战盈
汉将众多攻战频繁
胡寇萧条幽朔清
胡寇衰败边塞清静
韩君拜节偏知远
韩君受命方知远征
郑吉驱旌坐见迎
郑吉率军坐等迎接
火绝烟沉右西极
烽火熄灭西极沉寂
谷静山空左北平
山谷寂静左北平空旷
但使将军能百战
只要将军能百战百胜
不须天子筑长城
不需天子再筑长城

词语注释

蓟壖(jì ruán): 蓟州边境
骠骑(piào qí): 古代将军名号
鼙鼓(pí gǔ): 古代军用小鼓
泱漭(yāng mǎng): 广大无边的样子
崆峒(kōng tóng): 山名
兰皋(lán gāo): 长满兰草的水边高地
萱草(xuān cǎo): 忘忧草

创作背景

大漠黄沙漫卷处,一诗成而边塞魂铸。这首《大漠行》(一作胡皓诗)的诞生,恰似唐代边塞诗坛上的一声裂帛,将开元盛世的雄浑气象与戍边将士的苍凉心境,永远定格在历史的诗笺中。

考其创作背景,当在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彼时大唐虽国力鼎盛,然北疆突厥、契丹等部仍屡犯边境。诗中"单于犯蓟壖,骠骑略萧边"的烽火实录,正与《资治通鉴》所载开元二十四年(736)契丹寇边事相合。诗人以如椽巨笔勾勒出"科斗连营太原道,鱼丽合阵武威川"的战争图景,恰是当时节度使制度下边镇军容的真实写照。

细味"马蹄冻溜石,胡毳暖生冰"之句,可见作者必亲历过朔漠苦寒。据《元和姓纂》载,胡皓曾任秘书少监,开元中尝随军出塞。这种独特的生命体验,使得诗中"云沙泱漭天光闭"的塞外奇观与"萧索边心常不乐"的征人愁绪浑然交融。更耐人寻味者,是"近见行人畏白龙"的隐喻——白龙堆乃西域险地,《汉书·西域传》有载,此处暗指将士对未知征途的惶惑。

诗中时空的转换尤见匠心。从"阳春半"的中原春色到"雨雪犹飞鸿雁山"的边关苦寒,诗人以蒙太奇手法将"瑶台苑"与"玉门关"并置,形成盛世与疆场的强烈反差。这种二元对立的审美建构,恰是盛唐边塞诗"慷慨中含婉约,壮烈里见深情"的典型特征。

末句"但使将军能百战,不须天子筑长城"的豪语,暗合开元名将张守珪大破契丹的史实(见《旧唐书·张守珪传》)。然在昂扬基调之下,"北堂萱草不寄来"的私语,又透露出战争对个体生命的消磨。这种宏阔时代与细微人性交织的复调书写,正是该诗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所在。

赏析

这首诗以雄浑的笔触勾勒出大漠边塞的苍茫景象,通过密集的意象群和跌宕的情感脉络,展现了盛唐边塞诗特有的壮美与哀婉。

意象经营上,诗人采用"南山木叶""北海蓬根"的南北对举,构建出空间上的浩瀚感(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评此手法为"时空并驭")。"云沙泱漭天光闭,河塞阴沉海色凝"二句,以泼墨般的灰暗色调渲染出边地特有的压抑氛围,其中"泱漭"一词被葛晓音在《唐诗宋词十五讲》中特别指出:"既描摹沙尘蔽日的实景,又暗喻战云密布的心理感受"。

情感表达方面,全诗呈现三层转折:开篇"单于犯蓟壖"至"万里相驰逐"展现昂扬斗志;中段"穷徼上幽陵"至"萧索边心常不乐"转入征人愁思;尾章"汉将纷纭攻战盈"复归豪迈。这种情感曲线被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概括为"盛唐边塞诗的典型抒情模式——在壮阔背景中完成个体情感的升华"。

诗中"马蹄冻溜石,胡毳暖生冰"的细节描写尤为精妙。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赞叹:"'冻溜石'三字将严寒具象化为动态过程,'暖生冰'则通过触觉矛盾强化生存困境,堪称边塞诗炼字典范。"而"百花芳树红将歇"与"二月兰皋绿未还"的春景虚写,被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解读为"以中原春色反衬塞外荒寒,暗含征人对时空错位的生命体验"。

末四句"但使将军能百战,不须天子筑长城"的议论,周勋初在《唐诗大辞典》中认为:"既延续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盛唐气象,又以'不须'二字透露出对战争本质的深刻反思,较之初唐边塞诗更多一层历史纵深感。"这种刚柔相济的审美特质,正是该诗能超越一般战争题材作品的关键所在。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激赏此诗:"如朔风卷沙,骤雨打篷,字字皆挟边塞霜雪之气。'北海蓬根乱上天'七字,写尽大漠狂飙之态,较岑参'轮台九月风夜吼'更添三分奇崛。"

近代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评点颔联:"'科斗连营''鱼丽合阵'二句,**以虫篆喻兵阵,取象险绝。**昔人谓王右丞'草枯鹰眼疾'句能状难写之景,此联亦当如是观。"

当代国学大师钱仲联在《边塞诗选注》中总评:"全诗以'犯蓟壖'起,'筑长城'结,**如长河奔涌,千里一曲。**中间'云沙泱漭''河塞阴沉'等句,非亲历绝塞者不能道。末联翻用秦筑长城故实,如干将出匣,寒芒直指盛唐气象之脊。"

明末竟陵派谭元春特别推崇结句:"'不须天子筑长城'七字,**掷地作金石声。**较王昌龄'但使龙城飞将在'更具历史纵深感,盖融个人功业与家国命运于一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