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年间,长安城柳色如烟。王维时年三十有五,正值壮岁宦游之际。这年春暮,他自洛阳返京途中,恰逢挚友苏少府奉调江南。灞桥驿亭外,新燕掠过青芜官道,两位诗人执辔话别。
案头青瓷盏中,浮着几片明前龙团。苏少府袖中藏有吴中顾渚紫笋,笑言此去阳羡,当采明月峡茶相候。王维望着驿亭外逶迤的官道,忽忆起去岁与裴迪在终南山煮雪烹茗的旧事。江南烟水路,恰是陆羽《茶经》里"紫者上,绿者次"的所在。
暮鼓声里,长安城的轮廓已染上金晕。王维解下玉轸焦尾琴,为友人抚《阳关三叠》。琴弦震颤间,渭水波光与太湖烟霭竟在七徽处交融。苏少府取出越窑青瓷注子,斟满兰陵美酒——这注子还是当年在刑部任上,与王维同审吴越贡品时所得御赐。
残阳将亭柱的影子拉得修长。王维忽然觉得,这离别竟似张旭狂草中那一笔意外的飞白:看似断裂处,反见气韵绵延。他想起三年前在集贤院校书时,曾见内府所藏顾恺之《洛神赋图》摹本——画中宓妃的衣带当风而舞,恰如此刻友人即将踏上的江南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