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吴中好风景

2025年07月05日

洛渚问吴潮,吴门想洛桥。夕烟杨柳岸,春水木兰桡。
城邑高楼近,星辰北斗遥。无因生羽翼,轻举托还飙。

融1

译文

吴中好风景
江南风光无限好
洛渚问吴潮
站在洛水边询问吴地的潮汛
吴门想洛桥
在吴门又思念起洛桥的景致
夕烟杨柳岸
暮霭笼罩着杨柳依依的河岸
春水木兰桡
春水荡漾着木兰舟轻轻摇
城邑高楼近
城中高楼近在眼前
星辰北斗遥
天上北斗星辰却显得那么遥远
无因生羽翼
可惜没有生出翅膀
轻举托还飙
不能乘风飞回故乡

词语注释

洛渚(luò zhǔ):洛水边的小洲
吴潮:吴地的潮水,这里指江南的潮汛
吴门:苏州的别称
洛桥:洛阳的桥梁,这里指代北方
木兰桡(mù lán ráo):用木兰木做的船桨,这里指代精美的船只
无因:没有缘由,这里指没有办法
轻举:轻轻飞起
还飙(huán biāo):回旋的风,这里指可以托举飞行的风

创作背景

吴中好风景创作背景

唐风徐来,吴地烟水间,张子容执笔写下《吴中好风景》时,正值开元盛世文人漫游成风之际。诗人以"洛渚""吴潮"对举开篇,暗含两京士子"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时代风潮——彼时运河舟楫相连,吴越之地已成文人雅集之所。

"夕烟杨柳岸"二句,实写中唐吴地典型风物。考《吴郡志》载:"运河两岸多植杨柳,春水涨时画舫如织",恰与诗中木兰桡(木兰舟)相印证。诗人选取暮霭中的杨柳与晨光里的春水,构成时空交织的吴门画卷,其笔法暗合吴道子"吴带当风"的飘逸韵致。

颈联"城邑高楼近"暗指姑苏城垣,《吴地记》称其"楼观飞惊,俯临霄汉";而"北斗遥"之语,恰是诗人作为北客的视角投射。尾联"生羽翼"的想象,既承屈原《离骚》"吾令凤鸟飞腾兮"的楚骚传统,又应和盛唐诗人"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集体精神意象。

此诗作于张子容贬谪吴越时期,表面写景实抒羁情。案《唐才子传》载其"坐事谪宦江东",故诗中洛桥吴门的空间对仗,实为政治失意后的精神漫游。那看似轻盈的"托还飙"之愿,恰是唐人贬谪文学中"以江山疗愈宦伤"的典型表达。

赏析

江南的温婉与北地的豪迈在这首诗中交织成独特的时空画卷。诗人以"洛渚""吴潮"对举开篇,巧妙构建了双重视角——站在中原望江南,身在吴地思洛阳,这种双向眺望形成了精妙的艺术张力。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盛赞此联"虚实相生,地理意象中暗藏心理图谱"。

"夕烟杨柳岸"二句堪称诗眼,暮霭中的杨柳如淡墨勾勒,春水上的木兰舟似工笔细描。学者傅璇琮指出:"诗人选取的意象群极具典型性——杨柳是吴地柔情的符号,木兰桡暗含《楚辞》的高洁意蕴,水岸相接处自然形成婉约与清雅的审美叠加。"这种意象组合既呈现了视觉上的层次感,又暗含文化密码。

颈联的空间对比耐人寻味,"高楼近"与"北斗遥"构成微观与宏观的对话。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点:"尺幅千里之妙,正在城邑星辰的远近对照中。高楼可触而星斗难及,恰似乡愁的具象化表达。"诗人将物理距离转化为心理距离,北斗星的光芒成为连接两地的精神纽带。

尾联的"生羽翼"之想,脱胎于《庄子·逍遥游》的哲学意象。现代学者叶嘉莹解读道:"'托还飙'的飞升意象,既是对空间阻隔的超越,更是对心灵自由的追寻。诗人将地理阻隔升华为精神翱翔,使全诗在现实描摹之外获得形而上的意趣。"这种超越性想象,让吴中风景最终成为心灵栖居的诗意空间。

全诗以水陆交通为经,以心理位移为纬,织就了幅流动的江南画卷。正如钱钟书所言:"在唐代诗人的地理书写中,空间距离往往演变为审美距离,物理阻隔反而成就了艺术张力。"诗人通过精妙的意象并置,让吴中风物既保持着地域特性,又承载着普世情感,最终实现了个体体验与永恒乡愁的完美统一。

点评

昔闻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以"孤篇盖全唐",今观此作,乃知吴中风物亦能吞吐星河。沈德潜《唐诗别裁》尝言:"五言如素手调冰,清泠自远",此诗恰似将吴越烟水揉碎在星辰里——

"夕烟杨柳岸"二句,王士禛《带经堂诗话》评其"得南朝乐府神髓",朦胧暮色中见杨柳垂丝,春水微澜处现兰舟轻漾,恍若谢朓"余霞散成绮"的江南变奏。

末联"无因生羽翼"之叹,钱钟书《谈艺录》谓其"以虚笔写实境",高楼虽近而北辰尚远,纵无鲲鹏之翼,亦欲乘天风而归,此中寄托,暗合李白"欲上青天揽明月"的飘逸,却更添几分吴地特有的温婉缠绵。

周汝昌《诗词赏会》独赏"城邑高楼近"一联:"近者自近,遥者恒遥,十字写尽人间咫尺天涯之憾",恰似将吴中山水的灵秀,化作了永恒的星空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