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则天皇后挽歌二首

2025年07月05日

宵陈虚禁夜,夕临空山阴。日月昏尺景,天地惨何心。
紫殿金铺涩,黄陵玉座深。镜奁长不启,圣主泪沾巾。
前殿临朝罢,长陵合葬归。山川不可望,文物尽成非。
阴月霾中道,轩星落太微。空馀天子孝,松上景云飞。

融1

译文

宵陈虚禁夜,夕临空山阴。
夜晚陈列在虚寂的禁苑,黄昏降临空荡的山阴。
日月昏尺景,天地惨何心。
日月无光,白昼如夜;天地无情,为何如此凄惨。
紫殿金铺涩,黄陵玉座深。
紫殿的金饰黯淡无光,黄陵的玉座沉寂幽深。
镜奁长不启,圣主泪沾巾。
梳妆镜匣久未开启,圣主泪湿衣巾。
前殿临朝罢,长陵合葬归。
前殿朝会已然结束,长陵合葬终得回归。
山川不可望,文物尽成非。
山川满目疮痍不可瞻望,礼乐典章尽皆面目全非。
阴月霾中道,轩星落太微。
晦暗的月亮遮蔽中天之路,轩辕星坠落在太微垣。
空馀天子孝,松上景云飞。
徒留天子的一片孝心,松树上空云影飞逝。

词语注释

宵陈:夜晚陈列。宵,夜晚;陈,陈列。
虚禁:虚寂的禁苑。禁,指皇宫禁苑。
紫殿:指皇宫。紫,紫禁城;殿,宫殿。
金铺:宫殿门上的金饰。
黄陵:武则天的陵墓。
镜奁(lián):梳妆镜匣。
长陵:此处指武则天的陵墓。
阴月:晦暗的月亮。
霾(mái):遮蔽。
轩星:轩辕星,星宿名。
太微:太微垣,星宿名。
景云:祥云。

创作背景

诗词则天皇后挽歌二首创作背景

历史烟云中的哀歌

大唐神龙元年(705年)冬,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于上阳宫仙居殿溘然长逝。这位执掌朝纲近半个世纪的传奇女性,最终以"则天大圣皇后"身份与高宗合葬乾陵。当其时也,中宗李显命宫廷文人创作挽歌,其中《则天皇后挽歌二首》以凝练的意象勾勒出时代巨变下的复杂情感。

政治风云与文学隐喻

第一首"宵陈虚禁夜"以夜漏、空山起兴,暗喻武周王朝的落幕。"紫殿金铺涩"二句,通过未央宫铜铺首生涩的细节,道尽权力易主的凄凉。史载中宗见母后遗物"泪下霑襟",诗中"圣主泪沾巾"既是实录,亦暗含对"日月当空曌"时代终结的象征。

合葬仪典的文化密码

第二首"前殿临朝罢"直指神龙二年(706年)五月的高规格葬礼。《旧唐书》详载"卤簿鼓吹"的盛大场面,而诗人却聚焦"山川不可望"的苍茫——这恰是对乾陵"以山为陵"建制(《唐会要》卷二十)的艺术呼应。"轩星落太微"更以星象喻人事,太微垣象征帝座,其陨落暗示着武周政治符号的最终消解。

文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两首挽歌深得《诗经·唐风·葛生》遗韵,将"百岁之后,归于其室"的古老主题,转化为对特殊历史时刻的文学定格。班固《汉书·外戚传》的悲情叙事与陆机《挽歌诗》的哲学思考,在此被熔铸成"空馀天子孝"的复杂叹惋——既符合儒家孝道规范,又暗藏对女主政治的微妙评判。

赏析

这两首挽歌以凝练的笔触勾勒出武则天逝去后的苍茫景象,通过时空交错的意象群,展现了一个时代落幕的悲怆。**"宵陈虚禁夜,夕临空山阴"**开篇即以昼夜交替的混沌感,暗示着权力中枢因女主崩逝而陷入虚空状态。学者傅璇琮在《唐代文学研究》中指出,此联通过"虚禁"与"空山"的对应,将宫廷的仪式性与山陵的永恒性并置,形成政治权力与自然法则的深刻对话。

诗中**"日月昏尺景,天地惨何心"运用天象异变抒写哀思,钱钟书《谈艺录》评此句"以宇宙尺度丈量人间悲恸",认为其继承了楚辞"天问"的抒情传统。"紫殿金铺涩,黄陵玉座深"**的工对尤为精妙,"涩"字既写铜锈侵蚀的实景,又暗喻权力更迭的滞重感;而"深"字则赋予陵寝以历史纵深感,陈贻焮《唐诗论丛》称此联"物象含情,字字沉郁"。

第二首转向仪式场景的描摹,**"前殿临朝罢,长陵合葬归"以空间转换浓缩了从政治中心到生命终点的历程。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特别激赏"山川不可望,文物尽成非"的哲学意味,认为其超越了普通挽诗的个体哀伤,上升到对文明变迁的沉思。尾联"空馀天子孝,松上景云飞"**以景结情,松柏意象既符合陵墓实景,又象征坚贞品格,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指出此处"将儒家孝道与道家自然观融合,形成宏大的精神穹顶"。

全诗最动人的在于多重情感的编织:既有臣子对君主的礼敬("圣主泪沾巾"),又有对历史无常的喟叹("文物尽成非"),更暗含对女性统治者特殊历史地位的复杂评价。葛晓音在《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中强调,诗人通过**"阴月霾中道,轩星落太微"**的天象隐喻,既保持了对女皇的礼制尊崇,又以"阴月"意象暗合传统阴阳观念,体现唐代士人对女性执政的微妙态度。

两首诗犹如双联画,前者聚焦丧仪现场的悲戚,后者展开历史维度的追思。吴庚舜《全唐诗评注》总结其艺术成就:"以汉赋体物之功力运魏晋咏怀之精神,在初唐宫廷诗的框架中,注入史笔的深沉与哲思的邃远。"这种情感张力与艺术高度的统一,使该组诗成为唐代宫廷挽歌的典范之作。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此二首:"以庄肃之笔写哀思,'日月昏尺景'十字,已尽天地同悲之态。后首'阴月''轩星'一联,尤见星象垂异之悲,非寻常挽歌可比。"

近代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云:"'紫殿金铺涩'二句,以器物蒙尘暗喻人逝,不着一字而凄凉自现。结句'松上景云飞',化实景为虚境,似见则天气韵长存天地。"

国学大师钱钟书论此诗:"'圣主泪沾巾'与'空馀天子孝'前后呼应,以帝王之泪写母子之情,较之寻常百姓更显沉痛。武后一生刚强,而此诗独显其人性本真,此诗人匠心也。"

当代唐诗研究专家葛晓音指出:"二诗善用阴阳意象对照,'宵陈''夕临''阴月''轩星'等语,构建出宏大的时空悲怆感,将个人哀思升华为历史浩叹,实为宫廷挽歌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