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咏宝剑

2025年07月05日

宝剑出昆吾,龟龙夹采珠。五精初献术,千户竞沦都。
匣气冲牛斗,山形转辘轳。欲知天下贵,持此问风胡。

融1

译文

宝剑出昆吾
这把宝剑出自昆吾山
龟龙夹采珠
剑身纹路如龟龙盘绕,镶嵌着明珠
五精初献术
凝聚五行精华,初次展现锋芒
千户竞沦都
千户侯的城池都为之倾覆
匣气冲牛斗
剑匣中的剑气直冲牛斗星宿
山形转辘轳
剑势如山峦起伏,又如辘轳转动般灵活
欲知天下贵
若想知道天下至宝的价值
持此问风胡
请持此剑去询问相剑大师风胡子

词语注释

昆吾:古代传说中的山名,以产铜铁著称
五精:指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精华
牛斗:二十八宿中的牛宿和斗宿,代指星空
辘轳:lù lu,井上汲水的工具,此处比喻剑势回旋
风胡:春秋时著名相剑师风胡子

创作背景

诗词咏宝剑创作背景

历史渊源

昆吾剑的传说可追溯至《列子·汤问》记载,周穆王时西戎献昆吾之剑,"切玉如泥",其锋刃所铸乃"赤铜之精"。春秋时期越国铸剑大师欧冶子采昆吾山赤铜,合以茨山铁英,铸就龙渊、泰阿等名剑,剑身龟文漫理,龙藻隐起,正应诗中"龟龙夹采珠"之象。

铸剑文化

汉代《吴越春秋》详录相剑术要诀:"五精之英,太阳之精",对应"五精初献术"。当时朝廷设尚方令专司宝剑铸造,千户侯爵常以名剑为殉,《汉书》载广陵王刘胥墓中"铜剑十柄",恰是"千户竞沦都"的考古印证。

天文意象

"匣气冲牛斗"化用《晋书·张华传》典故,豫章人雷焕观天象谓"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后于丰城狱基掘得龙泉、太阿双剑。牛斗指二十八宿之牛宿与斗宿,《周礼》注疏称"吴越之域,斗牛分野,多出宝剑"。

哲学隐喻

末句"风胡"即风胡子,春秋楚国人,精通相剑之道。《越绝书》载其论剑:"宝剑者,金精从革,通天接地,含阴阳之机"。诗人以问剑风胡作结,暗合《庄子·说剑》"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的治国隐喻,将物质之剑升华为精神之器。

赏析

寒光凛凛的昆吾剑,甫一出鞘便挟着龟龙纹的珠光宝气。诗人以"五精献术"的典故暗喻铸剑时的天地精华汇聚,而"千户沦都"四字骤然掀起金戈铁马的肃杀之气,恰如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所言:"'沦都'二字如雷贯耳,写尽宝剑饮血吞山河的霸悍"。

剑匣中迸发的锋芒直冲牛斗星宿,这个源自《晋书·张华传》的意象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学者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特别激赏此联:"'匣气'静态中蕴藏惊天动地之势,'山形'动态里暗含重若千钧之威,阴阳相济处正得咏物诗三昧"。转动的辘轳喻山形起伏,将宝剑的厚重质感化作视觉化的律动。

尾联"问风胡"的典故用得极妙。明代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评点:"寻常咏剑止于削金断玉,此诗却以风胡子识剑的典故,将物理之利升华至天命所归的哲学高度"。诗人表面上问剑之价值,实则叩问天下至贵的真谛——那锋芒中闪耀的,何尝不是士人渴求知遇的赤忱?

全诗如剑走偏锋,在"龟龙"的华美与"沦都"的酷烈间形成张力。台湾学者黄永武在《中国诗学·鉴赏篇》中揭示:"此诗最动人处,在于将兵器的冰冷与士心的炽热熔铸为一,剑格即人格,寒光即心光"。当剑匣开启的刹那,照见的既是削铁如泥的锋刃,更是诗人啸傲天地的肝胆。

点评

名家评李峤《宝剑》诗

诗家论剑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激赏此作:"咏物诗最难神似,此篇'匣气冲牛斗,山形转辘轳'十字,已写尽干将莫邪之精气。末联忽作诘问语,更觉龙光射斗,凛凛生寒。"

炼字之妙

明代文豪王世贞《艺苑卮言》独赞颈联:"'冲'字见剑气之烈,'转'字得剑势之雄。李巨山(李峤)以金针度人,示后学咏物当于虚处传神。"

气象品评

近代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评曰:"首联'龟龙夹采珠'五字,已见铸剑时天地精华所钟。通篇不着一'锋'字,而锋芒自现,此所谓'不写之写'也。"

结句境界

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特标末联:"'问风胡'三字妙绝!将欧冶子相剑典故化为天外飞来之笔,令三尺青锋直与乾坤清气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