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哭蒋詹事俨

2025年07月05日

江上有长离,从容盛羽仪。一鸣百兽舞,一举群鸟随。
应我圣明代,巢君阿阁垂。钩陈侍帷扆,环卫奉旌麾。
雅量沧海纳,完才庙廊施。养亲光孝道,事主竭忠规。
贞节既已固,殊荣良不訾。朝游云汉省,夕宴芙蓉池。
汲黯言当直,陈平智本奇。功成喜身退,时往惜年驰。
镇国山基毁,中天柱石颓。将军空有颂,刺史独留碑。
芜漫藏书壁,荒凉悬剑枝。昔余参下位,数载忝牵羁。
置榻恩逾重,迎门礼自卑。竹林常接兴,黍谷每逢吹。
逸翰金相发,清谈玉柄挥。不轻文举少,深叹子云疲。
遗爱犹如在,残编尚可窥。即今流水曲,何处俗人知。

融1

译文

哭蒋詹事俨
悼念蒋詹事俨
江上有长离,从容盛羽仪。
江畔有凤凰,仪态从容展华羽。
一鸣百兽舞,一举群鸟随。
一声鸣叫百兽起舞,一举一动群鸟相随。
应我圣明代,巢君阿阁垂。
适逢圣明时代,筑巢于高阁之上。
钩陈侍帷扆,环卫奉旌麾。
如钩陈星守护帷帐,似环卫星拱卫旌旗。
雅量沧海纳,完才庙廊施。
胸怀如海包容万物,才华横溢施展朝堂。
养亲光孝道,事主竭忠规。
奉养双亲彰显孝道,侍奉君主竭尽忠诚。
贞节既已固,殊荣良不訾。
坚贞节操已然稳固,殊荣加身无可指摘。
朝游云汉省,夕宴芙蓉池。
白日遨游云霄之上,夜晚宴饮芙蓉池边。
汲黯言当直,陈平智本奇。
如汲黯直言敢谏,似陈平智谋非凡。
功成喜身退,时往惜年驰。
功成名就欣然隐退,时光流逝惋惜年华。
镇国山基毁,中天柱石颓。
镇国基石已然崩塌,中天柱石倾颓倒塌。
将军空有颂,刺史独留碑。
将军徒留赞颂之词,刺史唯有碑文铭记。
芜漫藏书壁,荒凉悬剑枝。
书壁荒芜杂草丛生,剑枝孤悬凄凉冷落。
昔余参下位,数载忝牵羁。
往昔我居低位,多年承蒙提携。
置榻恩逾重,迎门礼自卑。
设榻相待恩情厚重,迎门礼遇谦卑自持。
竹林常接兴,黍谷每逢吹。
竹林常伴雅兴,黍谷时闻笛声。
逸翰金相发,清谈玉柄挥。
挥毫泼墨文采飞扬,清谈阔论妙语连珠。
不轻文举少,深叹子云疲。
不轻视年少才子,深叹扬雄之疲惫。
遗爱犹如在,残编尚可窥。
遗留仁爱仿佛仍在,残存文稿尚可品读。
即今流水曲,何处俗人知。
如今流水般乐曲,何处俗人能懂。

词语注释

长离:传说中的凤凰。
羽仪:羽毛仪态,指凤凰的华美羽毛。
阿阁:高大的楼阁。
钩陈:星名,此处比喻辅佐之臣。
帷扆(yǐ):帷帐和屏风,指帝王居处。
旌麾(jīng huī):旗帜,指军队或权力象征。
庙廊:朝廷。
訾(zī):诋毁,非议。
云汉:银河,指高空。
汲黯:汉代直臣,以敢谏著称。
陈平:汉代谋士,以智谋闻名。
逸翰:飘逸的笔迹,指文采。
金相:比喻文章华美。
玉柄:玉制拂尘柄,指清谈时的雅致。
文举:指孔融,年少有才。
子云:指扬雄,汉代文学家。

创作背景

诗词《哭蒋詹事俨》创作背景

暮春的曲江畔,残阳为粼粼波光镀上一层哀金。张说执笔立于书斋,几案上蒋俨生前所赠的龟钮铜印犹带余温,窗外忽闻孤鹤哀鸣,恍见故人羽仪——这阙浸透知遇之痛的《哭蒋詹事俨》,便在初唐政治风云与文人相惜的经纬中徐徐展开。

一、历史经纬中的悼亡对象

蒋俨其人,《旧唐书》卷一百九十有载:"少以孝悌称,贞观中为右卫率府铠曹参军"。这位历经太宗、高宗、武周三朝的老臣,曾以使者身份被薛延陀扣押十二年而节操不改,后任蒲州刺史时治理水患有"活万人"之功。张说以"镇国山基毁,中天柱石颓"相喻,实非虚誉。蒋俨晚年任太子詹事时,恰逢张说以太子校书郎身份初入东宫,诗中"置榻恩逾重"正是这段忘年交的见证。

二、武周旋涡中的文士相惜

"汲黯言当直,陈平智本奇"二句暗藏时代密码。蒋俨在高宗驾崩后反对武后摄政,与张说在睿宗朝抵制太平公主干政的遭遇形成镜像。708年蒋俨卒时,张说正因拒绝诬陷魏元忠被流放钦州。诗中"将军空有颂"用东汉班超典故,"刺史独留碑"化用羊祜堕泪碑之事,将蒋俨的政绩与自己的冤屈并置,在悼亡中寄寓着对直臣命运的集体悲悯。

三、初唐文学革变的暗流

"逸翰金相发,清谈玉柄挥"再现了景龙年间东宫文会的盛况。蒋俨作为上官仪诗风的继承者,其"雅量沧海纳"的胸襟滋养了张说"崇雅黜浮"的文学主张。诗中"黍谷每逢吹"用邹衍吹律典故,暗喻蒋俨对寒门文士的提携。当开元文坛即将焕发新声之际,张说通过"残编尚可窥"的追忆,完成对初唐文学精神的招魂。

暮色渐浓,墨迹干涸处似有金石之声。这首融合了史笔、政论与文心的悼亡诗,终成盛唐之音的前奏,在"即今流水曲"的怅惘中,流淌着超越时代的士人精神。

赏析

《哭蒋詹事俨》以典雅深沉的笔触,构建了一幅君臣相得、英才陨落的悲怆画卷。诗中"江上有长离"起笔便用凤凰意象喻蒋俨,羽仪盛美,百兽群鸟相随,暗合《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的典故,将其政治影响力比作神鸟降临。这种意象选择被清代学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为"以祥瑞起兴,立骨已高"。

情感表达呈现明显的跌宕曲线。前十二句极写蒋俨生前的显赫功业:从"应我圣明代"到"夕宴芙蓉池",连用"阿阁垂""钩陈侍"等宫廷意象,辅以"沧海纳""庙廊施"的夸张比喻,形成盛大辉煌的叙事氛围。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指出:"此段铺陈如汉赋,将逝者德业写得极饱满,正为后文崩摧作势"。转折始于"镇国山基毁",意象骤然从祥瑞转为崩塌,"山基毁""柱石颓"的强烈对比,使悲痛更具视觉冲击力。

艺术手法上,诗人巧妙运用"悬剑枝""藏书壁"等残存物象,实践了《文心雕龙》"睹物兴情"的创作理念。清代学者纪昀特别激赏"遗爱犹如在,残编尚可窥"二句,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评点:"化用《史记·孔子世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笔意,以实物承载追思,较直抒胸臆更显沉痛"。

全诗最动人的情感特质在于双重悲恸的交织:既痛惜国家栋梁的倾颓,又感伤知遇之情的永逝。"置榻恩逾重"至"深叹子云疲"八句,通过"迎门礼自卑""竹林接兴"等日常细节,展现超越君臣的知音之情。现代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分析:"此诗可贵处在于将公共哀悼与私人情感熔铸一体,比类《诗经》中《蓼莪》之悲,而格局更为宏阔"。

结尾"即今流水曲,何处俗人知"化用伯牙绝弦典故,形成绵长余韵。正如钱钟书《谈艺录》所言:"唐诗结句之妙,正在于将瞬间悲怆升华为永恒怅惘,此诗'流水曲'之喻,使个体悼亡具有了文化母题的普遍意义"。全诗通过意象的精心择取与情感的有序推进,完成了对一位唐代杰出文官的生命礼赞与深刻哀悼。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论及此诗时叹曰:"以凤鸟为喻,哀思沉郁而气骨自高。'镇国山基毁,中天柱石颓'十字,写尽栋折梁摧之痛,比兴之妙,正在不即不离间。"

近代学者钱基博于《中国文学史》特别指出:"**'汲黯''陈平'一联,用典如盐着水。**既见蒋詹事之刚直多谋,复暗喻其遭际如汉世名臣,史笔与诗心交融无痕。"

当代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曾解析道:"**'遗爱犹如在,残编尚可窥'二语最是动人。**前句化虚为实,后句化实为虚,残编既指故人遗作,亦喻破碎山河,双关之妙令人泫然。"

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批注此诗时激赏:"**'朝游云汉省,夕宴芙蓉池'何等雍容!**忽接以'山基毁''柱石颓',如仙乐骤断而闻铁马金戈,杜少陵'霓裳羽衣'之笔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