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三月的风掠过龙山之巅,诗人独坐青石,远眺伊川与灞津两岸的祓禊盛景。彼时正是开元天宝年间的某个上巳节,长安城郊的曲江畔想必已挤满簪花踏青的士女,而在这僻静的龙山上,唯有山岚与寂寥相伴。诗人杜甫捻须沉吟,笔下流淌的不仅是眼前景象,更藏着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盛极而衰的隐痛。
"衰颜忧更老"五字浸透纸背,分明是乾元年间那个忧国伤时的老杜形象。据《旧唐书》载,此期杜甫正漂泊秦州,亲见"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乱世图景。龙山禊饮本应如王羲之兰亭雅集般风雅,此刻却成了"偶俗尘"的无奈之举。诗中"湘水滨"的用典更耐人寻味,既暗合屈原沉江的悲怆,又遥应贾谊谪居湘楚的孤愤,将个人际遇与家国命运绾作苍凉的一叹。
暮色渐浓时,山间传来零星的禊歌声。诗人望着手中残酒,恍惚看见三十年前与李白同饮的青春光影——那时的大唐,还如这杯中琥珀般流光溢彩。